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尿崩症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家庭医生在线 2014/2/25 20:26:36 举报/反馈

人每天摄入和排除的水保持一定的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ADH)的产生和作用发生障碍,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除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和烦渴、多饮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多数是由于ADH缺乏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也有部分是由于肾小管对ADH的反应障碍导致的肾性尿崩症。也有各种因素导致饮水过多所表现的多饮、多尿症状。

【发病机理】

血管加压素的生理

(一)AVP的合成与代谢血管加压素在下视丘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内合成,其最初产物为前激素原,进入高尔基体内形成激素原,后者被包裹在神经分泌囊泡内。囊泡沿神经垂体束轴突流向神经垂体,在流劝过程中通过酶的作用产生活性九肽,即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和一种分子量(neurophysin)以及一种39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肽。这三种产物均释放到外周血中。AVP由下丘脑神经元分泌后,沿丘脑-神经垂体束下行至末梢,储存于神经垂体中。近年来发现AVP纤维也见于正中隆起外侧带,AVP也可分泌到垂体门脉系统,在第三脑室底部及脑干血管运动中枢等处。

AVP与位于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内皮细胞结合,促进水从管腔向间质流的,帮助维持渗透压和体液容量的恒定。AVP在血浆中浓度很低,并无血管活性作用,但高浓度的AVP作用于V1受体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存在于大脑轴突的AVP的可能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正中隆起的AVP纤维可能与促进ACTH释放有关。

血浆和尿液中的AVP浓度可用免疫法测定。在随意摄入液体的情况下,神经垂体含近6单位或18mmol(20μg)的AVP,外周血AVP浓度在2.3~7.4pmol/L(2.5~8ng/L)。血中AVP浓度随昼夜变化,深夜及清晨最高,午后最低。在正常给水时,健康人24小时从脑垂体释放AVP23~1400pmol(400~1500ng),从尿中排出AVP23~80pmol(25~90ng)。禁水24~48小时后,AVP的释放增加3~5倍,血及尿中水平持续增加。AVP主要在肝脏和肾脏灭活,近7%~10%的AVP以活性形式从尿中排出。

(责编:严毓芳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中医治疗尿崩症效果好不好?

原发性尿崩症者通过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一般可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继发性尿崩症者视原发病的情况而决定预后。基于以中医药治疗尿崩症仍处于临床验证阶段,尚未开展有关本病的实验研究工作,由此对中医药治疗尿崩症的机理研究仅是在药理研究基础上的探索。初步认为补肾中药可以调节和改善下丘脑靶器官功能低下状态,对其中之甘草、龟版、羚羊角生地、鹿茸的机理曾作过初步探讨。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严禁自行停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刺激。 定时记录尿量及体重变化,以了解病情变化。门诊定期随访。

Q:7个月宝宝有尿崩症怎么办

治疗原则: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替代疗法。中枢性尿崩症通过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相对来说治疗效果很好,但不能根治,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而肾性尿崩症的治疗相对较差,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原发病治疗,会缓解尿崩症;影响尿崩症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尿崩症的病因,特发性和遗传性的尿症永远不能缓解,有颅脑外伤、肿瘤、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有效的病因的治疗,尿崩症可得到完全或者部分缓解。

Q:如何治疗中枢性尿崩症?

尿崩症的治疗原则:先找到病因,根据病因来区分治疗。尿崩症的治疗效果:中枢性尿崩症通过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相对来说治疗效果很好,但不能根治,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而肾性尿崩症的治疗相对较差,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原发病治疗,会缓解尿崩症。继发性尿崩症,要控制尿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要进行病因治疗,如切除颅内肿瘤或者放疗;特发性尿崩症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尿量,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