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肠胃不适中医如何调理?春节期间各种聚餐,难免举杯相贺,开怀畅饮,而胡吃海喝美了口中的味蕾,可却苦了勤劳的肠胃。不仅酒精会伤害肝和肠胃,而且鸡鸭鱼肉等“肥香油腻”的菜肴,会增加肠胃的负担。那么,节后肠胃易出现哪些问题呢?节后又应该如何调理肠胃呢?
节后肠胃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1、没胃口?以清淡解油腻
节日里的大鱼大肉让人吃不消,节后不妨调整饮食结构,让“长假加班”的肠胃歇一歇。消化内科医生建议,市民节后饮食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谷类粗粮,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糕点的摄入,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少糖、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可以解除人体内的油腻,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多喝开水,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节后吃粗粮并非多多益善。吃太多粗粮,胃需要分泌许多胃酸来消化,反而造成负担,同时过量食“粗”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节后补充粗粮要把握适量原则。另外,吃粗粮要多喝水,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作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
2、节后便秘?作息规律多喝水
过完节,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新陈代谢不正常了,在厕所蹲半天也没有便意。为什么会节后便秘呢?一方面,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使得荤素失调,缺乏膳食纤维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形成习惯性便秘;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很多人前一晚熬夜第二天赖床,因而错过了“习惯性排便时间”,打破了排便规律,久而久之就会使得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最终导致便秘。
因此,解决节后便秘不仅仅要调整饮食,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还要从日常作息着手,规律作息,让自己的身体的生物钟恢复正常,同时饮水和运动也会对排便有所影响。
节后调理肠胃还可以学中医按摩三穴位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处,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平时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饭看电视时,都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对于冬季防治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热水袋在这3个穴位处进行热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