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医辨证4大虚 各症有异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2/14 8:57:38

身体免疫力变差了,身体变得好差啊,身体好虚啊,这些种种的求救信号中都充斥着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就是身体变虚了,可是身体变虚了,究竟是什么虚,你了解过吗?你清楚吗?所以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下,身体变虚究竟是什么虚。

中医认为体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由于不同的虚证其身体具体的表现不同,现在一起了解一下。

1、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2、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3、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4、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区分肾阳虚、肾气虚、肾阴虚、肾精虚

中医理论认为,肾虚有肾阴虚证、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其中阴阳两虚证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证型,肾阴阳两虚的病人预后都较差,能够痊愈的很少,即使服药也很难起到好的效果。平时我们多见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病人,这两种病人如果坚持合理用药、科学护理,一般都能康复。但是肾阴虚和肾阳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证型,在用药的时候也完全不同。如果不能辨证论治,会造成已有的肾虚症状越来越严重。肾阴虚与肾阳虚主要从患者的临床表现上加以区分。肾阴虚、肾阳虚都会出现体质虚弱、经常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男性阳痿早泄,女性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的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会有五心烦热、口干而不思饮、尿黄量少、舌干少津等特殊症状;肾阳虚则有四肢冰凉(遇寒更重)、尿色清白而量多、五更泄泻、舌淡等特殊表现。治疗肾阴虚以滋阴益肾为主,最常用的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治疗肾阳虚以补肾助阳为主,常用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

Q:气虚阳衰有哪些表现和诊断?

二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舌脉判断。气虚可以出现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剧。而气虚逐渐严重,终会导致阳虚证。因此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畏寒肢凉,口淡不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恍白,并可兼见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表现。

Q:一个人肾阴虚阳虚气虚怎么办?

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阴阳两虚等,这些都是中医的术语。如果一个人肾阴虚阳虚气虚怎么办? 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肾阴虚、阳虚、气虚。 肾阴虚,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证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等; 肾阳虚,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表现: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晃白、性欲减退、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迟,腰膝酸痛、筋骨萎软、神疲乏力; 肾气虚,是指由于肾气亏虚,生长生殖功能下降,摄纳无权等所表现的证候。临床既有肾虚证症状,又见气虚证表现。主要症状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四肢不温,脉细弱等。 一个人肾阴虚,阳虚,气虚不排除体质虚弱的表现,其病症、病因是相互关联的,如气虚,气不生血,引起血虚,饮血亏虚,引起阴虚,阴不生阳引起阳虚。因此,气血双亏、阴阳俱虚亦属常见之症。 如何治疗呢?治当补气药与补血药、补阴药与补阳药并用,所谓气血双补、阴阳并补之法。 对于普通网友而已,就是必须去看中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辨证施治。除服药外,建议适当锻炼,加强营养。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