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医七大妙招教你健康养生

转载 来源: 大众医药网 2013/11/25 11:15:10

在养生文化中,中医养生一直有着健康、安全的美誉。养生在于衰老的长期对抗斗争中,中医养生有很多有效的妙方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延年益寿。

一、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 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二、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

四、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五、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六、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七、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 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中医养生妙招,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上面的七个中医养生妙招对健康养生很有效果。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方法,比如中医养生食疗妙方等结合着一起,养生延年益寿效果更加。

(责编:邓美如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夏天汗脚怎么办 中医教你热天防脚臭的养生妙招

应该注意鞋袜的透气性,让足部的皮肤得以呼吸

Q:夏天汗脚怎么办 中医教你热天防脚臭的养生妙招

汗脚易诱发脚气

Q:有没有夏日养生的妙招

夏日养生三妙招
 一、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二、合理调节饮食。
  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减低,所以夏季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或煎炸的食品。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较高的食物,如鱼、蛋、奶及豆制品等。
  当然新鲜蔬菜、水果更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夏天因出汗多,身体失去大量的水和盐分,这样会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老年患者易形成血栓。因此应注意少量多次饮水,绝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但也不要过多地喝冷饮或多食冰淇淋之类的食品。
  三、不宜久洗冷水澡。
  老年人久洗冷水澡或在冷水中久泡,体温会骤然下降,容易受寒,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四、应注意防暑。夏季暑热湿盛,宜防暴晒,宜降室温,居室应尽量做到通风凉爽,早上开窗,十点前关闭,防止室外热气入侵。此外家中还应备些适当的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