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小儿支气管肺炎如何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1/17 18:31:17 举报/反馈

肺炎是小儿的主要常见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那么应该怎么治疗?专家表示,小儿支气管肺炎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炎症,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抗病毒治疗应用利巴韦林等药物。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应用维生素A。重症病例治疗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治疗。

一、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详细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营养,保证每日蛋白质、维生素及水分的摄入。避免交叉感染。

2、抗菌治疗

在病原不明时,可根掘CAP与HAP病原学、病情严重程度、年龄、X线胸片、当地细菌流行病学资料来经验性选用抗生素;CAP经验性治疗至少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葡萄球菌。在病原明确时,按不同病原体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3、抗病毒治疗

应用利巴韦林、干扰素、聚肌胞、人血免痘球蛋白等。

4、对症治疗

①氧疗:有喘愁、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立即吸氧。②祛痰剂:可选溴己新(必嗽平)、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复方甘草合剂、羚贝止咳糖浆等。③雾化吸入;雾化液中加入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利巴韦林或干扰素等。④支气管解痉剂:喘憋严重者选用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或糖皮质激素。⑤补液: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重症病儿每日总液量不超过60~80ml/kg,液体张力l/3~l/5。输液速度每小时<5ml/kg。注意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半衡。⑥在恢复期肺部湿哕音仍不消失者,可进行超短波理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应用维生素A。

5、重症病例治疗

①心力衰竭的治疗:休息与镇静,吸氧,应用毛花甙C、呋塞米、酚妥拉明。②呼吸衰竭:氧疗,应用人工呼吸器。③中毒性肠麻痹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钾等。亦可用酚妥拉明。④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纠酸,扩容,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强心剂等。

二、常用中成药

按照本病的发病过程可从4个方面辨证施治。

1、邪在肺卫

病变初起,症情较轻,中医分风寒、风温两类。 ①风寒闭肺:发热恶寒无汗,咳嗽气急,无明显呼吸困难,不渴,苔白脉浮。治宜:辛温开肺,定喘化痰。可服: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清肺丸、小儿保元丹。 ②风温袭肺:发热较重,无汗或微汗,咳嗽有痰口渴,面红烦躁不安,甚则气喘,苔白或黄,脉浮数或滑数。治宜:辛凉清解,宣肺涤痰。可用:银翘解毒丸,小儿化痰丸、贝羚散、琥珀保婴丹、小儿金丹片。

2、痰热内因

病发的高峰阶段,发热较高,呼吸困难,咳嗽而喘,气急鼻煽,口唇发绀,口渴面赤,喉中痰鸣,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可服:小儿牛黄散、八宝镇惊丸、乾元丹、小儿解热栓、妙灵丹、至圣保元丹、紫雪散。

3、邪盛正衰

肺炎的危急证候。如治不及时多数并发心功能不全或中毒性脑病,分两类施治。 ①邪毒内陷:症见烦躁,神志不清或昏迷,谵语,甚则吐血、衄血,斑疹隐隐,或出现惊风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治宜:清热镇惊,涤痰开窍。可服:牛黄镇惊丸、儿科七厘散、回生救急散、小儿抽风散、定抽化风丹、小儿奇应九、猴枣散。 ②正气虚脱:症见突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加重,喘促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烦冷,脉细而弱。治宜:扶阳救逆。可服:生脉饮,并立即送医院救治不可耽搁。

4、正虚邪留

肺炎后期或见于虚弱的病儿,可分两型。 ①肺气不足,余邪未解:症见面色苍黄,容易出汗,常有不规则发烧,精神不好,食欲差,痰多而咳嗽。治宜:调理脾肺,止嗽化痰。可服:小儿久嗽九、小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鹭鸶咳九。 ②肺阴耗伤、余热不尽:症见面唇红赤,干咳无痰,潮热盗汗,舌苔光剥。治宜:养阴清热止咳。可服:川贝批把露、养明清肺糖浆、蛇胆川贝液、化毒丹。

三、常用西药

1、抗菌素 ①青霉素:为首选抗菌药,一般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每天20-40万单位,分2次肌注。亦可用安必林口服,每次5毫升,每日2次。 ②红霉素:每公斤体重每天用25-50毫克,分4次口服,应在饭后服。或用每公斤体重每天50-30毫克加入lo%葡萄糖液内静脉点滴。 ③先锋霉素:先锋Ⅳ(头抱氨苄片),每公斤体重每天用25-50毫克,分3-4次服。先锋VI(头孢拉定胶囊),每天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每6小时或12小时等量分次服用,饭后服。 抗菌素的应用,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即使病情开始好转,仍需服完1个疗程,即至少服5-7天。

2、异丙嗪 镇静止咳每次每公斤体重0.5-1毫克,必要时4-6小时1次。

3、退热药 ①阿鲁片:必要时服,2岁前每次半片。 ②阿苯片:必要时服,2岁前每次半片。

注意:患病婴幼儿西药的服用,一定要得到医生的指导,不可随便服用。

(责编:吴敏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