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天气骤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也随之而来。有调查显示,每年10月到次年2月的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身的情况需更加小心,而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可通过本文更加了解此类疾病,防范于未然。
秋冬季节易频发
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频频逞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二、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三、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除此之外,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四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从以上内容来看,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确可怕,但并非不能防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若能在衣食住行方面多加注意,就有助于度过这个高危期。专家提醒,依据季节变化,适当改变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更可以强身。
五类人群须谨防
一直以来,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知之甚少,尤其是那些自认为年轻的人。一提到心脑血管疾病,他们就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是老年人才得的病,跟自己没有关系。事实上,这种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人群。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年轻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且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整体来说呈年轻化倾向。很多人也许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脂、高盐饮食有关,认为只要避免这两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三餐不定、多坐少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病发。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很多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只是自身不易察觉。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中的一种,就要小心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了。
1、过度饮食人群。吃得多,摄入的热量就多,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四肢麻木、听力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应引起警惕。
3、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还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因而肥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就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现代人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饮食,更没有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很少参加户外运动,久而久之,就在自己的身体内埋下了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这也是当前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
积极预防有法宝
其实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所有发病因素中,60%以上都是由个人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因而定期去医院检查,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那些嗜烟酗酒以及有五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高年龄)的人。如发现有病变倾向,就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或医药的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就是要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干预。
来源·新华网健康频道
>>>推荐阅读>>>
(责编:郭睿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