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预防宝宝家中意外溺水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0/25 11:10:53

如何预防婴幼儿家中意外溺水?一般人们认为孩子只有在游泳池、小河、小湖等地方才容易溺水,其实不然。家中一个小小的脸盆也可能让宝宝溺水身亡。

近期,珠江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连续收到三宗婴幼儿在家溺水昏迷病例。其中,一个10个月的宝宝因发现得早、救治及时逃过一劫。但一名8个月大的宝宝和另一名1岁5个月大的宝宝分别在家中的水盆和水桶中溺水后,被发现时均已窒息,先后不治。

医生表示,出事原因多跟当时家中有未清光积水的盆或桶有关。当时家长的视线只离开孩子一二十分钟甚至只有几分钟,意外便发生了。“一般家庭中的水盆、水桶蓄水面积看似不大,但只要里面有足够淹到婴幼儿头面部的水量,都存在危险。”医生说。

那么,如何预防婴幼儿家中意外溺水呢?若宝宝意外溺水怎么办?

预防婴幼儿家中意外溺水需注意:

1、在给婴儿洗澡时,听到敲门声或电话铃时,不能将宝宝放在澡盆里就离开,因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只要两分钟便可能在50厘米深的水中窒息,应该把宝宝用毛巾包好,放在摇篮或有栏杆的床上,然后再离开。

2、洗浴后要及时清空浴池里的水,浴池放水的开关要位于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

3、家中其他盛水的容器,如金鱼缸、水桶、痰盂、水缸、盆等都可以成为溺水的祸根,因此要尽可能地放妥。把通向浴室、厕所、厨房的门要关紧,让宝宝打不开。

4、婴儿或者初学步的孩子,只要孩子在水里或水边,不管是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护人应该用手臂护住孩子。如果家里有游泳池,须将游泳池用栅栏围起或与房子隔开,同时,为游泳池安装安全设备,如泳池安全警报等。

切记:当您的宝宝在水边和水中时,时刻注意看管,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不要离开宝宝,因为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不要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 让宝宝去到水池或泳池游泳。

紧急营救溺水宝宝的办法:

若在浅水中营救溺水宝宝,营救者应双手托住小儿腹部高举过头,使小儿的腰背向上,头和脚同时下垂,促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与此同时,营救者的双手臂应作不停的颠颤,这样不但能使溺水小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还能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

若在深水中营救溺水宝宝,营救者应从其背部托着头或拉住其胸,迅速游泳拖上岸边,使溺水儿童的鼻口露出水面,但也应谨防被溺水者抱住自己的身体,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绳索或小船,用以保护自己。

(责编:张琴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会有溺水

原因及机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儿童自我保护能较差。儿童青少年生性喜爱玩水,1~3岁幼儿自我保护能、辨别能、应急能等均较差,4~6岁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无危险意识。农村托幼机构不健全,家长常年忙于农事而忽视照顾儿童,孩子戏水时,不慎掉入水中,是导致农村儿童溺水的主要原因。单独到江河、湖泊游泳。学生放暑假期间无纪律约束,自行到江河、鱼塘、湖泊、海水中游泳或学游泳。由于经验不足,环境不熟,技能有限,又常常在水中嬉戏,有时盲目冒险,很容易发生意外。况且在发生意外时,中、小学生自救或互救能及经验都不足,往往导致死亡。游泳池管理不善。游泳池内无浅水区和深水区的醒目标志,初学游泳者误入深水区,游泳馆又缺乏完善的救护措施,从而导致溺水发生。忽视准备活动。下水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下水后受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肢体肌肉抽搐、失控而下沉。在北方地区冰层不厚的情况下,溜冰时不慎掉入冰窟中,是寒冷的冬季发生溺水的主要原因。溺水后因过度紧张而屏气,而造成喉头痉挛发生窒息,缺氧,屏气至一定程度时又开始吸气,大量水,泥沙,杂草涌入口鼻中堵塞气道、加重窒息,使肺的通气功能丧失,加剧缺氧,使二氧化碳潴留。

Q:儿童意外伤害怎么诊断

您好,高频致死因素:交通意外、烧伤、溺水、中毒、机械性窒息、击打外伤、窒息。城郊特点:城镇与郊区是有所差别的。一般说来,城镇多发击打外伤,农村多发窒息、交通事故和溺水。性别特点:从整体来说,男童发生意外伤害并且死亡的几率要高于女童.5倍左右。从致死原因来看,在溺水死亡的儿童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时间特点:意外死亡事故在春夏比较集中,其中又以六月份发生率居高。监护人方面:87.45%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都是让爸爸妈妈居家看护抚养的,也有的是让其他人如保姆阿姨代看。

Q:被溺水者对面抱腰要如何脱身?

被溺水者紧紧抱住后的对面抱腰解脱法: 当溺水者对救助者抱腰不放时,救助者可用手掌使劲上推对方鼻尖, 使其疼痛而松开双手。趁对方松手之机,另一手压制其肩膀, 将对方背部转向自己,然后抱紧带向岸边。溺水者为了求生会拼命挣扎,见到浮在水面的人与物,会本能地去抓抱,对任何被抓住的人或物决不放手。因此,水中施救时要防被抓抱。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脱身,可深深吸气,然后与溺水者一同沉下水中,突然下沉的结果往往会使溺水者放手。如果有木板、救生圈、长竿等工具,应及时使用,供落水者攀扶,以减少溺水者抓、搂救生人员的危险。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