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防心脑血管病不靠谱

转载 09月13日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这几天,要说医院里哪里人最多,肯定不是专家门诊,而是输液大厅。气温变化剧烈,连续雾霾天气,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昨天,记者在杭城多家医院转了一圈,发现输液大厅里都坐满了输液病人。但在采访中,记者却意外发现,有一些“病人”其实并不需要输液。据护士介绍,这些“病人”其实是一些患有心脑血管毛病的中老年人,因为天气原因,担心疾病发作,才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未雨绸缪,以想此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预防性输液真有预防疾病的效果?经常输液好不好?杭城医院的专家要讲一讲。

预防性输液的“病人”不少

昨天,记者在杭州市一医院门诊输液大厅里看到,虽然这里坐满了正在输液的病人,但不少病人看上去脸色还不错。据值班护士介绍,最近来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根本没有发病,而是来进行“预防性输液”的。

王大妈,今年58岁,去年在体检中查出了高血压和血液黏稠度高,昨天她特地挂了市一心内科于忠副主任医师的专家号。“于医生,我听我们小区里一起锻炼身体的朋友说,像我这种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现在就要开始输一些防血栓形成的药来预防心血管疾病,你也给我配点药吧。”王大妈对于医生说。

像王大妈这样要求输液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于忠医生表示,他半天专家门诊就能碰到两天个,而且往往一到冬天就多起来。“我向我们科室其他医生也了解过,提出进行预防性输液要求的心脑血管老病号,每天还是占了不少比例。”于忠医生说。

药效一过病情易反弹

于忠医生碰到不少要求“预防性输液”的中老年人,他提到这些中老年人进行的“预防性输液”主要是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但目前这种“常规”输液预防方法尚未得到科学、严谨和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输液好像是最快治好病的方式。现在甚至还出现了预防性输液,难道心血管疾病也能通过输液来预防发作?输液真有打疫苗的作用?对此,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沈法荣明确否定了这些说法。

“很多老人认为在季节交替时挂点盐水疏通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就可以防止血栓的出现,同时还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保健作用。但是目前,我还没有听说过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预防。”沈法荣说,这种“预防性输液”不仅预防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盲目输液还会增加感染机会,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是会造成危害。

“这些药物,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活血化瘀的药物只能使血管壁暂时扩张,但药效一过,患者的病情还会反弹。”

于忠说表示,像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预防性输液不可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需要长期吃药,而不是光靠输液治疗就行的。”于忠说。

输液可能引起血栓

面对如此庞大的输液大军,浙江省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王建平主任药师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王建平说。

沈法荣主任补充说,对于心衰等病人,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危急生命。“任何质量的注射剂都做不到零微粒。微粒会在体内蓄积,微粒过多还可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同时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引发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梗塞。”沈法荣说。

按医嘱吃药戒烟限酒才能防病

沈法荣表示,靠“预防式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不靠谱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则是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能口服治疗就不注射给药,能少输液就尽量少输液。

他同时强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输液上,关键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很多,有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不能或不容易控制的,这些因素是年龄、性别、种族、地理环境、遗传因素等,如家族遗传史、高龄、男性、种族、寒冷环境等;但是有一些危险因素我们能够改变,比如吸烟、高脂饮食、嗜酒和药物滥用、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只要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能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沈法荣说。

沈法荣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预防,都要求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合理膳食、戒烟少酒、适当运动、心态平衡、按医嘱吃药等。

“烟要戒掉,在35岁-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抽烟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酒可以喝,但要适量,限制荤菜摄入量,每日吃400克的蔬菜或水果;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盐的摄入量要小于6克。”沈法荣说,他建议有一些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定期体检,对异常指标,比如甘油三酯、血糖高要进行及时调整,必要时要及时按医嘱进行吃药治疗等等。

最后他提醒,寒冷天气,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室内温差,注意保暖,适当加强药物治疗。一旦出现心慌、胸闷、气急、胸痛、乏力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最好立即去医院检查。

过度输液何时休?

王建平:浙江省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

一提到过度输液、过度医疗,我们总会想到是医生滥用药物,开大处方、大检查。通过调查采访,我们也能发现,作为患者,同时也是医疗行为的参与者,自己的想法、做法也造成了这种“过度”情况的存在。

当下正是感冒多发,“多喝水、少吃药”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国许多医院,却被升格为输液,有时还要连续输上几天。有的人甚至只要是感冒,不发热也要输,人们似乎已习惯了感冒发烧上医院输液这种治疗模式,我国也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的“输液大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曝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虽然这个数据的来源以及可靠性、准确性备受争议,但中国确实存在“输液过度”问题,而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鉴于滥用输液的危害性,我认为,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改变用药观念。“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输液”才是临床合理用药。

依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如果病情轻微或处于平稳控制阶段,或需要长期使用药物,一般宜采取口服给药或肌注给药;病情紧急或严重的情况则仍需要快速地静脉输注治疗。

所有医疗行为的参与者都必须重视逢病必“输”的现象,不要让输液理所当然地成为医疗陋习。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推荐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守则

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凶手

饮食与运动可治胆固醇高


(责编:郭睿璇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