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看心内科时把心脏症状告诉医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如今,这类患者再去心内科就医时,不仅要诉说心脏的症状,如果同时有肾脏疾病或是糖尿病、发生过脑卒中(中风),甚至走路时有过腿疼,休息后好转的症状,还要将上述情况也一并告诉医生。上述疾病也是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是记者于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美国心脏病学院2004心脏病学进展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最新观点。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杨进刚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往,心内科的医生通常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到患者的心脏上,而对心脏之外的血管病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心脏上的血管外,还常累及脑部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多个部位。一个部位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意味着其他部位的动脉也有着相似的病理过程。无论有没有症状,有多处血管病变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杨博士指出:“老年人腿疼并不是衰老的表现,很可能是下肢动脉性疾病引起的。”他介绍,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约为16%左右。在传统分科中,下肢动脉疾病属于血管外科的治疗范畴,但实际上仅有不到10%的病人需要接受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在这些病人中5年死亡率可高达30%,还有20%左右的患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这即是说,这些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非常高。他说:“事实证明,冠心病患者中有40%的人合并有下肢动脉性疾病,而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有60%存在有严重的冠心病(至少有一支心脏上的血管狭窄超过70%)。”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下肢动脉性疾病患者并没有走路时出现腿疼的症状。为使这部分患者能及早发现疾病,杨博士在此建议人们在测血压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关注一下自己的“踝臂指数”(ABI)。这一指数小于0.9即为异常,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可靠的方法,而测试的过程如同测血压一样简便。这就是说,血压不仅要在手臂上测量,还要在脚腕上测一测。但目前,这种踝臂指数测量仪还主要集中于医院的血管科。
来源人民网
(责编:郭睿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