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家有甲肝如何和平共处?

转载 来源: 肝宝宝网站 2013/7/23 22:47:13 举报/反馈

 家中有人患了甲型肝炎,家人要如何预防甲肝呢?应立即隔离,分房居住,分用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特别要注意对儿童及老年人等易感人群的保护和隔离,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甲肝病毒的扩散,我国规定对甲肝患者采取隔离措施,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30天。下面一起来看看预防甲肝的方法。

  对病人生活用具的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

  1、餐具的消毒:

  (1)化学消毒法:

  要预防甲肝需将餐具中的残渣倒去后,直接在含有次氯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洗消液中浸泡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即可使用。消毒效果满意,速度快,食具经它洗消后洁白光亮,无油无垢。

  对患者的剩饭菜须经煮沸后再弃之;餐具消毒水中加2%的食碱,消毒去污效果会更好。

  (2)湿热消毒法:

  ①甲肝患者用的餐具怎么消毒?煮沸是餐具消毒的一种可靠的方法,用水煮沸1分钟,可使甲肝病毒失去传染性。

  ②压力蒸气灭菌法,达到15磅压力,温度达到12℃,历时2分钟,可使甲肝病毒灭活。

  湿热消毒法:煮沸是餐具消毒的一种可靠方法,将水煮沸,历时1分钟,可使甲肝病毒失去传染性。化学消毒法:将餐具的残渣倒去后,直接在含有次氯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洗消液中浸泡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即可使用。在农村和临时隔离室,也可将餐具放在3炜的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1小时后再洗净。

  2、衣服和卧具的消毒:

  预防甲肝要消毒衣服等,需煮沸20分钟。阳光下曝晒,经常翻动,历时2小时。对其他不耐湿及不耐热的物品,可用甲醛或环氧乙烷薰蒸法。

  家里有人患有甲肝怎么办好呢?以上是专家介绍关于家里有人患有甲肝,其他人如何预防甲肝的介绍,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疾病了传染。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责编:朱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甲肝病毒抗体IgG阳性是患了甲肝吗?

甲型肝炎感染的是甲型肝炎病毒,病情程度较轻,少见肝外表现,在大部分人群中都可以发生甲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感染,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在血清中可产生HAV—ABIgG,曾经患过甲肝的人,HAV-ABIgG也呈阳性。也就是说,HAV—ABIgG阳性只能提示您曾经感染过甲肝病毒,不足以证明您是甲肝患者。  甲肝的现症患者除了肝功能损害外,还应具备HAV—ABIgM阳性或双份血清HAV—ABIgG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HAV—ABIgG可在体内长期持续存在,表示您对甲肝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而HAV—ABIgM仅存在于病后3~6个月内,阳性提示存在HAV的现症感染。

Q:甲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典型的“病从口入”。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在初夏尤其高发,因为气温高,甲肝病毒更容易繁殖,因此,甲肝有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爆发流行的特点,特别是在生吃或未煮熟食物是很容易引起大面积人群的流行。甲肝病毒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只有在98℃加热1分钟、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才可将其灭活。所以,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如果粘附甲肝病毒,生吃或半生吃都可能感染上甲肝。甲肝的自然感染率很高,在普通人群中,有70%-80%的人都曾经感染过甲肝。甲肝病毒通常存活在感染者的粪便里,感染者包括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无症状和体征)两种。如果感染者的手沾染了带有甲肝病毒的粪便,而手又没洗干净,则通过门把手、汽车扶手、公用电话、公用电脑等传染给健康人,当健康人用带有甲肝病毒的手接触食物时,通过进食感染甲肝。只不过感染甲肝病毒之后,大部分人没什么特别的症状,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已经感染了甲肝。甲肝病毒主要损害肝脏,少部分免疫力低的患者会有特别严重症状,比如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皮肤发黄)、乏力、恶心、腹部胀痛、小便黄等。一般来说,只有出现黄疸或其他严重的情况才需要住院治疗,因为甲肝病毒在体内不能长期生存,一般对症治疗1周至一个月就能康复。甲肝跟感冒一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需要使用过多的药物,通常也是以保肝护肝为主,主要是休息和支持疗法。另外,得过一次甲肝的人,一般不会再得甲肝。因为感染过甲肝后,甲肝抗体滴度会逐渐升高,感染者获得稳定而持久的保护性抗体,使免疫力长久保持,甚至终身。对于儿童,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接种甲肝疫苗。

Q:甲肝病毒抗体-IgG阳性怎么办

你好;甲肝病毒抗体-IgG阳性,这种情况可能是以前感染过甲肝的。甲肝是自愈性疾病,乙肝感染后这种抗体可以长期存在的,若甲肝抗体IgGM性可能是急性感染甲肝的,可能会有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种情况建议用护肝片,苦参素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等对症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