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早晨空腹做检查,扫描前半小时口服3%泛影葡胶200ml以充盈上部小肠。病人常规取仰卧位,偶尔需用侧卧或俯卧位,上床后再口服200ml以充盈胃和十二指肠。近期曾作银餐检查者,需待锁剂从胃肠道排尽后才能作CT检查,扫描过程中需保持各层次的呼吸相一致。扫描为平扫和加强扫描。
1.肝脏良性肿瘤
⑴肝海绵状血管癌:系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癌。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可以是单发,但多发血管瘤相当多见90%以上经CT可以确诊。平扫时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境界清楚,外形光滑或轻度分叶。多数密度均匀,但有相当数量的,尤其是较大的血管瘤,于中心部可见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CT值在4,7_10HU之间。少数中心有钙化,平扫所见不能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或其他良性肿瘤区别。快速注射造影剂后60秒内,低密度的血管瘤边缘出现分散的、高度致密的增强灶,增强灶的密度与同层的主动脉相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强灶的范围逐渐扩大,而密度逐渐降低,即使比较小的增强灶容易出现这种逐渐扩大的表现,这是诊断肝血管瘤的重要指征。
⑵肝细胞腺瘤:自从推广口服避孕药之后发病率明显增多。其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低密度块,少数呈等密度。注射造影剂后元明显增强。若于出血后扫描则低密度瘤内出现相当于新鲜出血的高密度区。陈旧性出血表现为低密度区,因CT所见缺乏特征性表现,常需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
⑶肝囊肿: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病变,可以单发、多发或无数个囊肿形成多囊肝,多囊肝又可以合并或不合并多囊肾。CT表现为外形光滑,境界清楚的圆形低密度病灶,周边极薄,呈线形,囊内容密度均匀一致,无分房现象,平扫CT值在0_20HU之间。一般平扫即可确诊。特殊情况需作鉴别诊断时,可作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囊的CT值不变,由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增强而对比更清楚。
2.肝脏的恶性脚瘤
⑴原发性肝癌:常规先行平扫,因为多数平扫即可明确诊断,而注射造影剂后却可能使部分癌灶变为等密度导致漏诊。平扫时绝大多数肝癌为低密度或整个癌为低密度,或低密度病变与等密度、高密度结节混合。需强调的是,肝癌与周围正常肝的密度差别较小,因而必须用窄窗观察,否则可能漏诊。腹部照片一般用窗宽150_250,而一些较小肝癌需用80,甚至用40的窄窗才能显示。癌内的密度是否均匀,决定于癌灶的大小,大的癌灶因常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等而密度多不均匀,中心常有更低密度区。
新鲜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区少见。无论外形是光滑还是不规则,但均呈球形,所以病变应在多个层面出现。即使较小也应表现为结节形,这样可以与脂肪浸润或伪影鉴别。多数肝癌境界模糊,但小肝癌、结节型和包囊型肝癌则境界清楚。由于肝癌病理复杂,所以注射造影剂后的表现也是多样化的。总的来说,多数肝癌在增强后病变稍缩小,境界从模糊变为清楚。癌块内出现致密结节或隔。另外有些不大的低密度病灶,在注射造影剂后变为等密度而影像消失,但持续时间短。还有一些肝癌在注射造影剂后不增强或只轻度增强。
⑵胆管癌:最常发生于总胆管,但也见于肝门部的总肝管和肝内胆管。常见的症状为因梗阻引起的黄症。肝内小胆管癌CT表现为肝外围区域的低密度肿块,形似肝细胞癌。较大的肝管例如左或右主肝管表现为局限性相应的肝内胆管扩张。
⑶淋巴瘤:这种肿瘤很少以肝为原发部位。尸解发现60%霍奇金病及50%非霍奇金淋巴瘤侵及肝。弥漫浸润型淋巴瘤CT表现类似肝广泛性脂肪变性的不规则低密度区,此型较多见;结节型淋巴瘤CT所见方多发性低密度病变与转移癌或多中心原发性肝细胞癌无法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