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 脑中风最大杀手

家庭医生在线 05月23日

专家称,加强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TIA)二级预防迫在眉睫

本期康博士特邀请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为您解答缺血性“脑中风”的最佳防治时段和方法。

近日,赛诺菲集团大力支持的全国首个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登记研究(以下简称:STAR研究)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为与会者介绍了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预防与治疗等相关内容。

短暂性脑缺血成中风前兆

记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脑卒中复发率极高,尤其是北京,复发性脑卒中比例占27%,居世界各国主要城市之首!请问我国脑卒中主要以什么病症为主?

王拥军:我国人群中脑卒中主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约占脑卒中的70%左右。而短暂性脑缺血则是卒中的预警,因此,加强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TIA)二级预防已成为降低我国卒中负担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二级预防,是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应采取重要的措施。

记者:我国在加强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TIA)二级预防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王拥军:我国已于2010年更新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以下简称指南),如何将指南的要求确切落实到临床实践中,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STAR研究对于掌握我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长期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效缩短临床实践和指南间的差距,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以降低卒中复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物依从性差导致我国卒中高复发

记者:据我了解,有数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9倍,而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率达到16%,5年内复发率高达50%。卒中复发,会给患者带来什么危害?

王拥军:卒中复发所带来的问题包括身体残障、认知障碍及抑郁状态等。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目标人群涵盖既往有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脑血管病史的也是卒中复发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之所以容易复发,与其病因和形成特点密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多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且具有进展性的特点。在急性期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病情可得到初步控制,症状或有所好转甚至消失,但这并不代表患者已经彻底康复,其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二级预防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记者:那么,这类患者应该怎样控制病情恶化?

王拥军: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的基础上,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目前在我国,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较差,未经医生许可就自行减药、停药的现象非常普遍。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点药物,也是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大类药物,患者应该长期甚至终身服用以降低卒中的复发几率。指南提出:抗血小板药选择应以单药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获益均优于阿司匹林。

发病7天内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有了新研究

记者:目前在“中风”的防治上有什么新举措?

王拥军:为规范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技术和医疗质量评价,落实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委托北京天坛医院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金桥工程”,其中由赛诺菲集团大力支持的子项目STAR研究,深入剖析了影响二级预防依从性的根本因素。

该研究主要针对发病7天内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连续性、长期随访登记研究观察其出院后二级预防长期依从性和二级预防医疗现状。研究将历时4年,计划覆盖全国15个省市的47家医院4000例以上患者。研究主要在各地三甲和二甲医院的神经内科展开;内容将包括药物依从╱停药原因、药物规则服用情况、终点事件发生和生存状态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挖掘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为改善依从性提供有效依据。

脑中风有五种表现

1、头晕 当中老年人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轻微脑中风,有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

2、肢体麻木 也是比较明显的症状,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的患者,应警惕此时可能是轻微脑中风的前兆表现。

3、眼前突然发黑 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过性黑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4、原因不明摔跤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

5、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会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伸舌偏斜等。

名词解释

缺血性脑中风

是指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的脑血管疾病。

延伸阅读

7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而1/3的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疾病引起。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粥样斑块所致,并可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的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些病人脑卒中年发生率大约2%,有3/4的卒中发生在狭窄的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为30%-75%;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合并脑缺血的患者中,1年内将有26%-28%发生中风。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外周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累及全身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肾动脉等。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防治重心的前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及亚临床期病变的发现,成为医生关注的重点。一项研究显示,230例冠心病华人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4.8%;另一项研究还发现,以颅外段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冠心病的比例高达76%,且有34%的患者为3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合并有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比例达36%,合并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比例高达33%。

康博士提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小时内救治效果最佳

日前刚刚在京举行的“脑卒中治疗新策略全国巡讲会”上,有专家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成功治疗的时间窗非常窄,以1-3小时最佳,原则上不应超过6小时。研究发现,大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因为种种原因,到达医院时已经远远超过了接受最有效治疗的时间窗,也就是说来得太晚了,这是最让人惋惜的。所以,加强公众的防治意识越来越重要,而早期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及时对其进行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责编:郭睿璇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