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血管病死率高于男性

家庭医生在线 05月23日


全国首个“中国女医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启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是心血管病的低危人群,各年龄段女性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实际上,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男女比例为1:1,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女性死亡的首要病因。而且,女性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近年来呈持续增加的趋势。据统计,城市女性心血管病占总死亡数的40%以上。针对女医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她们在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同时,也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威胁。近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发起,赛诺菲公司支持的“中国女医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在北京启动。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为提高女性医务工作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视、了解自身的心脏健康状况,并为了解中国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病趋势和制定防治建议提供依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表示,国外在前已经出台了专门针对女性心血管病的预防建议,提高了公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意识。之所以要强调女性冠心病,是因为它与男性冠心病有很大差异。很多人认为,女性的第一杀手是性别相关肿瘤,比如宫颈癌、卵巢癌,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似乎是男性多女性少,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第二,女性特别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发年龄和男性有十年左右的差别。女性的绝经期是生命的界点,随着年龄进一步增加,她的死亡风险超过男性。还有,女性冠心病往往不典型的要更多,诊断的延误比率大一些,而且接受现代技术治疗的比例也低于男性,所以她预后有时比男性更差。

女性更需关注心血管疾病危害

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心血管疾病都是造成女性死亡的“头号杀手”。虽然女性心血管病总体发病、死亡率低于男性,但发病后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于男性。2/3女性猝死患者死于生前未曾发现的心血管疾病。

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心脏内科陈韵岱主任表示:“当今女性比男性肩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她们在辛勤付出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健康问题。对于时常出现的疲倦、背痛、身体不适等症状,许多女性会选择熬一熬就过去了,却不知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却很可能是反映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风向标。尤其是更年期后,内源性雌激素分泌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减弱,导致心血管发病率迅速上升,与同年龄的男性相比更容易罹患心脏疾病。此外,70岁以后,女性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率均超过男性,糖尿病对女性心血管病的负面作用也强于男性。因此,女性对自身心血管疾病进行危险评估和分层,并基于个体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制定干预措施,应成为女性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还特别指出:“过去的几十年,普遍认为女性是心血管病的低危人群,各年龄段女性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绝大部分女性认为,癌症是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胁,仅不到10%的女性了解心血管病的危害。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男女比例为1:1,女性心血管死亡占所有死亡的40.8%,约为恶性肿瘤的2倍,心血管疾病是40岁以上女性死亡的首因。目前,由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公众对女性心血管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和认识的偏差,使众多女性失去了诊治机会,导致了个人、家庭、社会的重大损失。我国女性在家庭中作为主妇起支柱作用,还承担大量社会工作,关注、促进女性健康,使女性建立健康理念影响的不仅仅限于女性自己,同时可以带动全家人的健康,甚至是全社会的健康。”

二级预防可有效防止疾病复发

近几年,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也呈持续走高的态势,五年内复发率更是高达42%。专家提醒,对还未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人群主要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来实现。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来说,积极的二级预防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丁文惠教授表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医生会对不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来评估其不同的风险,并根据其危险等级给予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手段,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高危患者,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都是治疗的基础,可以最大程度地使患者获益并且能够预防复发。”

专家也提醒,在坚持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降血压、降血脂,有规律的锻炼身体,吸烟者一定要戒烟等。有效治疗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远离复发的威胁。

中国女医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中国女医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主要针对35岁以上的内科女医师,并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6000例有效问卷收集和数据录入,通过长达5年的随访,观察造成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了解疾病认知和治疗方面的情况分布和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胡大一教授表示:“近年来,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此次研究是我国首个针对女医师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在完成基本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医生的力量去带动并提高全社会女性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女性健康状况。”文/莎莎

源自:北京青年报

(责编:郭睿璇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