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病人要早住院

家庭医生在线 05月23日

现实: 中国小中风病人被低估了?

我国在近两年的住院病人中,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只占整个脑血管病人的6%左右,而加拿大因小中风住院的病人接近3成。是我国小中风病人少,还是病人没有住院?对此,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解释说:中国小中风整个患病率跟美国加拿大是一样的,已达3750万之多。只是我们的病人住院率很低,只在门诊看病。这其中有医院床位紧张的原因,也有患者觉得病的症状轻,不重视的原因。

王拥军教授说:小中风病人在下列情况必须入院。一是高危,医生根据病情评分在3分以上;第二个是门诊48小时不能完成系统检查的。这样做主要是便于病人万一复发时可以采取更及时的治疗。他强调,这也是《20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的核心内容。小中风是个急症,需要紧急检查和干预。对高危患者住院为首选,尤其是门诊没条件做全面检查的情况下要住院。病人若早住院,能够得到更全面安全的治疗。

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器

小中风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俗称,其症状类似于卒中,但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完全缓解,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但常有反复发作。它是由于大脑在短暂性的供血中断后,血流又快速恢复引起。

小中风发生后,短期内这些小的短暂性症状会引起大的卒中,正是小问题能引起大麻烦,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器。小中风发病后的2至7天内为中风的高风险期,很多人包括有医生都认为症状轻微,不致残不碍事,却不知小中风正是完全性脑卒中的“先遣部队”,是重要的预警信号,如果错过及时治疗的时机,接踵而至的可能就是真正的彻底的完全性脑卒中。

研究显示,小中风患者7天内的中风风险可高达10%,小中风后90天内中风复发风险高达17%至19%。王拥军教授说他们调查了2416例缺血性卒中(脑血栓)患者,其中23%的人既往都得过小中风。因此最新的《专家共识更新版》建议,新发小中风患者要按急症处理,得了小中风要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如果错过了,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用核磁共振诊断

脑卒中有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另一类是出血性的(又称脑溢血),脑的出血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引起脑组织坏死,就是脑梗死,如果没有引起脑组织坏死,就是卒中。

专家建议:

一是小中风和脑梗死是缺血性脑损伤这一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建议急诊时,对症状持续长于1小时患者,应按急性缺血性卒中开始紧急溶栓评估,在4.5小时内应考虑溶栓治疗。

二是在有条件的医院,建议尽量采用核磁作为主要诊断技术手段。对小中风的诊断此次更新的专家共识,明确由原先的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是否有脑组织损伤。这一转变意味着,只要患者出现症状无论持续时间长短,都建议通过神经影像学来观察组织损伤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三是对于社区仍采用过去的持续时间观念,便于操作。

专家提醒: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一过性头晕、一过性头痛、一过性视物不清、一过性言语不利、一过性肢体麻木等“五个一过”症状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医,把握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防治脑血管病要关口前移。一个人若发生卒中要经过6个台阶(阶段)。第1个台阶是遗传因素,如果你父母有卒中,你生下来就会贴上卒中高危人群的标签;如果生活中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又不爱运动,迈向了第2个台阶;这时如果你再加上疾病危险因素,血压高或是血脂高或是心脏病,就下到第3个台阶;再往下到第4个台阶就是短暂性脑血管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发作,但此时可能还没有引起脑组织完全坏死;第5个台阶是引起卒中发作;如果这个台阶还没有发作,就到第6个台阶,卒中的复发。6个台阶走完之后,病人就会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任何一个台阶都有预防控制疾病向下面一个台阶发展的必要。当然越往前效果越好,但要考虑成本和病人的依从性,一个人身体没什么症状时经常不把医生的警告当回事。所以治疗好只有轻度症状的病人,即短暂性发作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中风的高危人群对号入座

问:小中风早期需采取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该如何选择药物?

答:抗血小板治疗是分级的,阿司匹林是基本药物,如果对高危人群要使用氯吡格雷。任何人必须先吃阿司匹林,它毕竟是基础,如果病情评分高,超过3分,建议换用氯吡格雷。

源自:《北京晚报》

(责编:郭睿璇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