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拉肚子潜藏致癌风险

家庭医生在线 2013/3/23 6:01:27 举报/反馈

  在大多数人看来,腹泻实在算不了什么事,但事实上,“腹泻不是病”并非“放之四海皆准”。在临床治疗中,很多肿瘤科医生发现,长期不愈的腹泻背后,可能隐藏着肿瘤的危险!有四种肿瘤的腹泻症状尤其明显。

  长时间拉肚子 小心得肠癌、胃癌、肝癌、胰岛细胞瘤

  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或是大肠癌

  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同时大便上有黏液血便或常排脓血便。有此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腹泻伴随恶心 小心是胃癌

  由于胃癌发生在腹部较高的部位,所以通常是以腹泻症状呈现,同时还会出现轻微的恶心、胃灼热感、食欲不振。由胃癌引起的腹泻与平常腹泻不同,常伴有上腹部胀痛,且不会出现便秘,此时一定要及时接受胃镜检查。

  水肿导致的腹泻 当心或是肝癌

  50%的原发性肝癌在确诊前3个月就有腹泻,每天2—20次不等。这是因为,肝癌常伴肝硬化,会造成门静脉高压或栓塞,导致肠壁水肿、蠕动加快、消化吸收与分泌功能紊乱,以致腹泻。因此,肝硬化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腹泻时,应高度警惕发生肝癌,及时就医。

  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腹泻 小心是胰岛细胞瘤

  胰岛细胞瘤患者常因有消化性溃疡病,导致腹泻。但此种腹泻常在摄入过量脂肪和胆固醇后出现,同时还会伴有乏力、消瘦、恶心等。

  因此,有长期或严重腹泻时,千万别想当然,一拖再拖或自服止泻药。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医生会对症治疗,避免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腹泻呢?

  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是预防腹泻发生的关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动物性食品或海产品在食用前必须煮熟、煮透海鱼、海虾、海蟹、海蛰等海产品中常存有副溶血弧茵(又称嗜盐茵),人们吃了未熟透的上述海产品后,可引起副溶血弧菌的感染;又如猪、牛、羊、鸡、鸭等动物内脏、肌肉、蛋及乳制品常污染有沙门氏茵,因此人们在购买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后,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以防沙门氏茵感染。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剩饭、粥、牛乳、乳制品、鱼、肉、蛋等易受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污染,若被人们食入可引起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因此,剩饭、剩菜等在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应加热后再食用。

  (3)加工生食和熟食的餐具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此外,不在不洁摊位购买食品或进餐,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4)当周围有腹泻患者时应注意对患者的隔离。如应隔离痢疾患者至症状消失后1周,患者使用的餐具应同其他家庭成员所使用的分开存放,用后可在沸水中煮沸,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患者使用过的被褥可放置户外日光照射半小时,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专家提醒:春季红薯趁热吃宽肠防癌不易腹泻

  自打夺得世界卫生组织评选的“10大最佳蔬菜”与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评选的“20大抗癌蔬菜”的双料冠军头衔以后,红薯,如今已经大步走上了人们的餐桌。红薯营养可口,具有宽肠通便、防癌抗癌、防止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等养生保健作用,食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须注意的是,食用红薯时一定要吃熟的热红薯,不要吃生、冷的红薯。

  生红薯含有生淀粉,人吃后不能消化它,而且容易导致腹泻。加热时,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转变成糖,红薯不但变软,也变得更甜,易于被人体吸收。熟红薯放凉之后,会产生气化酶,进而在人体内制造大量二氧化碳,使人感觉腹胀,增多排气次数。

  编辑推荐:防腹泻的饮食小tips

  一、脱脂酸牛奶

  材料:100毫升去脂冷牛奶,36%酵酸液4毫升,或85%乳酸10滴。

  制作:冷牛奶加酵酸液,乳酸。

  功用: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变成酸奶。此种酸奶中乳糖已分解成半乳糖,适用于腹泻患儿。

  二、焦米汤

  材料:米粉,糖。

  制作:将米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

  功用:焦米汤有一定的热能,米粉炒热后可使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利于消化吸收;炒焦后的淀粉还有吸附肠内毒素及气体的作用。

  三、苹果泥

  材料:苹果,盐。

  制作:苹果切块,捣成果泥后食用。每天食苹果泥2—3次,每次30—60克。也可取苹果一个洗净切碎,加盐0.8—0.9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汤,分2—3次饮用。

  功用:适用于6月龄以上小儿。苹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并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适宜于小儿腹泻症。

更多防癌饮食热文推荐》》》

抗癌“明星食物”排行榜揭晓

5招健康吃辣减少致癌风险

18招教你如何搭配抗癌饮食

15中最具“抗癌精神”的食物

(责编:宁果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