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肿瘤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状况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等密切相关。其中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常可通过术前诊刮获得,而其他直接参与肿瘤分期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术前必须借助于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方法方能进行评估。而MRI由于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多方位及多序列成像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以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以及指导治疗和随访的可靠方法。
MRI在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情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并可在术前很好地指导子宫内膜癌的分期等,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如年龄大、分娩次数多、肿瘤直径大、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结合带呈等信号等常会影响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判断;而肿瘤的高分级、非子宫内膜样癌、MRI显示肌层浸润和肿瘤直径大,常导致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增加。因此,在解释相关MRI表现时需综合患者的病史及相关临床信息等认真考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