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教你利用彩色卡片进行胎教

转载 来源: 摇篮网 2013/1/21 11:20:58

  下面小编来介绍利于彩色卡片进行胎教的步骤。

  一、准妈妈在教胎儿学习语言文字时要循序渐进,首先以汉语拼音a、o、e开始,每天教4~5个,如果准爸爸准妈妈想从小培养胎儿的外语天赋,也可教胎儿26个英语字母,先教大写、小写,然后是简单的单词。在教胎儿学习时,准妈妈要投入真挚的感情,充满耐心,切忌急躁、敷衍了事。

  二、准妈妈在教胎儿数字时,一天不要超过5个,不仅要集中注意力凝视数字的形状及颜色,让其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还要联想身旁的各种具体事物。

  比如“1”这个数字,即使视觉化了,对于胎儿来说,也是一个极为枯燥的形象。但如果以“竖起来的铅笔”“一根电线杆”“食指”“英文字母I”的形状做联想游戏,或者用身旁的具体的“物”来表示“1”的意思,如1 个苹果、1只猫、1个盘子,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有兴趣。

  同样道理,准妈妈在教“2”这个数字时,也要尽可能从身旁的材料中找出适当的例子,如“浮在水面上的天鹅的倩影”和“发条的一端加上一根横棍儿”的样子。当然不要忘记清楚地发好“1”“2”的读音。

  准妈妈可以举一反三,在教“8”这个数字的时候,告诉胎儿“8”的形状看上去像两个圆粘在一起,上面的圆比下面的圆要稍微小一点,然后用手指临摹几次。再从1数到8,一边扳着手指数数。

  按照这种方法,每天教5个,也可以只教2~3个,教到50以后,再回到0,这回把乘除运算写在图画纸上,到了50以后,不同颜色的“算式设计图”就能装满一个纸箱。

  本文来自摇篮网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胎教方法有哪些方法呢?

你好,从怀孕初期就可以开始胎教,并且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方法。建议你用卓人的《右脑胎教宝典,里面包含α脑波音乐、孕妇日志、光照训练以及刺激胎儿右脑思维的色形影象故事卡片、七国语言CD等12种胎教方法,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胎教。

Q:胎教的方法

您好;胎教的方法有:营养胎教、音乐胎教、美育胎教、抚摸胎教、意念胎教、对话胎教、运动胎教、光照胎教等方法的,一般从怀孕第32周开始胎教的,祝您好孕。

Q: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你好:这位妈妈,胎教一般从怀孕后四周起,因为此时胎儿的神经系统已经开始发育,第20周开始对光线有反应,第26周听觉开始发育,第28周能对音响刺激作出反应.因此,我们必需紧紧抓住各个时期,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地胎教.如对胎儿讲话,听音乐,拍打和抚摸等. 下面谈谈胎教的注意事项:1.科学的态度,正确的目的胎教是为了使每个普通的孩子通过培训,心身发育更健康,更聪明,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而不该象某些宣传误导的那样,是为了培养天才,神童.天才在人群中毕竟是少数.而胎教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及各种感觉机能,运动机能发展更健全完善,为生后接受各种刺激,训练打好基础,使孩子对未来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必要的知识,冷静的头脑  现在准备养育孩子的父母常感困惑——社会上种类繁多的“方案”不断描述着照此培养出的孩子如何“超常”“早慧”,使年轻的父母们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落伍,也纷解囊参加培训或购买“方案”.其实这些“方案”中有一些就是打着“科学”“专家”的旗号在误导母们,有的指导思想就是遗传决定论,有的明显违背儿童发展的自然过程,有的只是为了经济目的.因此建议父母在准备怀孩子之前,应从正规的专业单位及渠道学习一些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包括孕期心理卫生,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及胎教早教的有关常识.这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识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适宜的程度,可靠的方法目前为止,我国关于胎教失败的例子还极少见到.但有些情况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如有的母亲在心理咨询中反映,经过音乐胎教后,自己的孩子虽然聪明活泼,但精力过盛,总是不爱睡觉.问及具体胎教方法,得知母亲孕期工作较忙,又不愿放弃胎教的机会.所以每日抽空就将胎教器置于腹部.有时母亲因疲劳很快入睡了,胎教器仍不断刺激着胎儿,这很难保证定时定量.认为多多益善,操之过急的作法.有可能干扰胎儿的生物钟.另外,胎教磁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有的音乐胎教磁带制作条件较差,伴有较强噪音干扰.有的音乐磁带乐曲选择,节奏,配器等都不适宜胎教.一般要求乐曲要平稳,明朗,节奏接近人的正常心率,配器简练考究,频率在500~1500HZ左右,使人感到舒适,安静,愉快,优美的才可选用.常有些音乐带中出现高频的乐曲,也许母亲听着还好,但无法穿过腹壁被胎儿感受,就不适于作胎教磁带.同样有些胎教器也存在音质不纯等问题.建立选用卫生部门与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推荐的合格产品.祝您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