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婴儿宝宝头颈无力非缺钙 或是脑瘫

家庭医生在线 张玉兰 2012/11/27 8:06:57

  丽珠今年40岁了,已有两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丈夫陈先生经营生意,生活在当地百户人家中算得上小康。去年丽珠又怀孕了,望子心切的她,总想再“博”个儿子,于是与丈夫商量后决定躲到乡下娘家把孩子生下来。好不容易捱过10个月,丽珠生产了,果真是个大胖儿子,全家喜出望外,高兴万分。然而,宝宝出生后第三天就被发现皮肤有点发黄,当时他们夫妇俩也没太在意。几天后,宝宝开始出现滴水不进,脐部发红,并有脓液渗出,黄疸也越来越深,丽珠夫妇才急起来,忙抱着宝宝去当地卫生院就诊。住院滴了几天针,宝宝的黄疸渐渐好转,夫妇俩就领他回家了。

  宝宝四个月了,在全家的精心照料下长得白白胖胖的,可是慢慢地,有经验的妈妈却发现宝宝的头颈似乎总是软弱无力,摇晃不定的样子,对他讲话也不会“咿呀”作答,亦从不大声发笑。邻居说宝宝可能缺钙。于是,丽珠就天天给孩子补钙。转眼10个月过去了,但宝宝仍不会坐。又听说要补充鱼肝油才有效。从此,钙片、鱼肝油天天不间断,可是到宝宝1岁多了,仍不见多大进步。比比周围同龄的小孩子,想想两个女儿小时候活泼可爱的模样儿,1岁就会行走,会喃喃地叫爸妈……丽珠越想越不对劲。第二天一大早,夫妇俩就带上儿子来到我的诊室。我一边仔细体检,一边询问孩子的病史。我发现宝宝常无意识地傻笑,头后仰,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种种迹象均提示“脑性瘫痪”的诊断。陈先生一听急了,常识告诉他“脑瘫”可不是小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造成运动功能伤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肌肉接受脑组织的不正常指令,使肌肉变得僵硬或松软,不能完成正常小儿应有的随意运动,但患儿的肌肉本身并没有瘫痪,实际上其病变在脑,故称之为脑瘫。

  引起脑瘫的原因较为复杂,直接致病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危险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种:屹胎儿期(产前)因素。包括胎儿期前的遗传因素和胎儿期的胎儿因素,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脑畸形、胎盘功能不良、宫内感染、孕妇受到物理化学损伤等。亿出生时(产时)因素,如出生窒息、产伤等。役新生儿期因素,如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合并症、新生儿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外伤等。臆未知因素。丽珠的宝宝患上脑瘫,可能与乡下接生条件差,导致宝宝脐部感染,继而引发核黄疸有关。即新生儿患早期高胆红素血症,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引起损伤。

  脑瘫的临床类型可分为:屹痉挛型;亿手足徐动型;役强直型;臆共济失调型;逸肌张力低下型;肄震颤型;疫混合型;亦无法分类型。其中痉挛型发病率最高,约占脑瘫患儿的60%~80%,其次为手足徐动型,约占20%。

    脑瘫的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年龄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其主要表现为:

  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运动自控能力差。轻者只是手、脚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不能抬头、翻身、坐、站、走,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和不自主运动等。

  2.肌张力异常。痉挛型脑瘫的肌张力逐渐增高。手足徐动型脑瘫在1岁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但随着年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表现为齿轮状或铅管状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则往往是其他类型脑瘫在某一年龄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如痉挛型脑瘫,由于屈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下肢大腿外展困难、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站立时足尖着地,行走时足跟着地而呈踮足状,由于大腿内收肌紧张行走时呈剪刀样步态。

  4.反射异常。脑瘫患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痉挛型患儿深反射活跃或亢进。

  另一方面,脑瘫患儿常并发其他一些异常情况,如智力低下,视力、听力、语言、情绪、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

  我们知道,婴幼儿各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若脑瘫一旦形成,却不能及时发现、及早干预,随着患儿神经系统的成熟和新运动技能的出现,运动障碍会逐渐变得明显。几年后,由于神经肌肉调节障碍引起的定型的、全体的、强制的异常姿势运动模式经长时间持续,就会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继发变形及挛缩。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间恶性循环,患儿病情逐步恶化,势必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早期发现脑瘫患儿的运动异常,并尽早加以纠正,十分重要。

  然而,在临床实际中,我们发现不少脑瘫患儿的早期症状并非如上述的那么明显,特别是新生儿期,他们可能只表现为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吸吮后疲劳无力、拒乳,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头颈无力,头偏向一侧等不典型症状。许多不明就里的家长往往可能像丽珠一样,只是单纯地认为是宝宝缺钙,于是拼命地给孩子补钙、吃鱼肝油,结果收效甚微,有时甚至延误了病情。

  那么如何能早期发现脑瘫呢?首先家长必须了解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新生儿期小儿的脑皮层发育尚不成熟,神经传导通路及神经纤维髓鞘还没完全形成,因此,小儿的运动表现为无规律性,且不协调。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层功能日趋健全,条件反射日益增多,婴幼儿逐渐掌握新的运动技巧。

  婴幼儿运动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

  1.由上到下。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

  2.由远到近:先伸臂,再双手握物,而后手指取物。

  3.由粗到细。从全掌取物到手指拾物。

  4.由不协调到协调,由泛化到集中。如3~4个月的婴儿看到玩具时,手足乱动,5个月后能一把抓住。

  5.由简单到复杂。先画直线,后画圆及图形。

  故有歌诀归纳曰,“三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了解小儿的正常发育规律,如小儿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就应警惕脑瘫的可能:屹有引起脑瘫的危险因素;亿在上述年龄阶段不能达到正常小儿运动发育水平;役姿势、步态异常;臆肌张力异常,腱反射亢进;逸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等)持续存在。

  细心的妈妈,不妨多一个心眼。

(责编:方徽雯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脑性瘫痪是怎么回事?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发生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一项或多项因素的新生儿,其中部分可能发展为脑瘫。当前对于脑瘫儿脑损伤早期康复筛查和干预己经有了一些深入的研究,脑瘫高危儿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是减轻患儿伤残,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重要的主要预防措施。

Q:脑性瘫痪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来说,脑性瘫痪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发生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一项或多项因素的新生儿,其中部分可能发展为脑瘫。当前对于脑瘫儿脑损伤早期康复筛查和干预己经有了一些深入的研究,脑瘫高危儿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是减轻患儿伤残,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重要的主要预防措施。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Q:脑性瘫痪 神经

脑瘫,是指宝宝在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出生后一个月内),由于脑损伤所导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引起脑瘫的主要原因有:父母吸烟、酗酒、吸毒;母亲孕期患糖尿病、高血压、先兆流产等;高产次、早产、高龄产妇等;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窘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等;生后窒息,核黄疸、中毒及营养不良等等。脑瘫就是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的脑功能损伤,脑属于高级神经中枢,所以脑性瘫痪,就是由于损伤了神经中枢所致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