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怎样培养孩子收拾好物品的好习惯

转载 来源: 育儿网 2012/10/31 15:05:09

  拿出许多玩具,玩完后就随便一扔又跑到外面去做别的游戏了,我们家里就有这样一个乱扔东西的孩子。对他说过多少遍了,让他把东西收拾起来以后再去玩,但都没有用。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把衣服一脱下来就随便一扔,每当提醒他,让他整理好时,他只是勉勉强强地弄一下了事。请问,怎样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能自己收拾好物品的孩子呢?

  心理学家们认为,儿童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这是个普遍倾向。而那些总是把物品收拾得过于干净利落的孩子,倒是有些问题了。儿童的特点主要是在于关心未来的事情,在思考,做完了某件事情、感到满足之后,对继之而来的整理问题几乎想不到,这正是儿童的幼稚之处。正因为如此,才把整理和收拾物品的习惯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请再想想教养的基本内容。作为生活之基本习惯有吃饭、睡眠、排泄、更衣、讲卫生等,这些习惯在幼儿期都要全部养成。一定要让儿童懂得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对自己的行为要自己负责的这一社会生括方面的基本知识。谁要说孩子在幼儿期不能自已整理自己的物品,对用过的东西不能收拾好,这是骗人的。对这种习惯的培养,只要母亲能够运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用不着怎样费心就能养成。

  此外,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选择房间的某个角落,用以放置去幼儿园用的衣服和物品,并在上面标上明鲜有趣的记号。在孩子出入方便的地方,为其准备一个固定的放衣服,鞋袜的地方。把男孩子玩的汽车、火箭、动物,女孩玩的偶人、纸花等分类贴上色纸做好记号,明确哪些玩具应该由谁来负责。除准备一个用来装书和玩具的大箱子外,还可准备一个容易存取的大抽屉或低层书架及书箱子。室内和室外的用具要明确地区别开来,在室外也要放个玩具箱,在每个房间里都准备个纸篓,等等。上面只是个例子,要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具体去处理。总之,在责备孩子乱放东西之前,首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使孩子乐于整理,能够整理的环境。

  在创造了一个孩子和大人都能够接受的环境之后,然后可利用讲故事和唱歌来说明整理的必要性。例如给孩子讲“吃完东西或游戏完以后由于不收拾整理,而被垃圾埋没了的王子的故事”、“火车和汽车有来有往,抽屉也要有拉有关”、“给人添麻烦就是给自己添麻烦的伊索寓言”、“一边唱在幼儿园学来的歌,一边进行收拾整理”等等。这样做比起“快收拾好玩具”的斥责来,效果要好得多。

  在孩子们整理得很好时要给予表扬。有的孩子虽然在家里乱放东西,但在幼儿园和别人家里则表现得很好,这是因为在家里妈妈从不说“做得不错”、“真乖”,而老师和别人家的阿姨则经常表扬孩子,因而在外面就会努力去做。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开始时孩手做得不好,在一步一步做得越来越好的同时,家里所有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方针,方法应该一致并坚持到底。如果家里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的管教方法各不相同,那么孩子也就不知道应该按谁的要求去做好了。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1——2岁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眼睛内的图解感兴趣,但却有些胆怯,怕羞的心理,学走路,但还有些不稳。因此,这个年龄的儿童需要有助于感观和肌肉发展的玩具。如:可洗的柔软玩具,会浮水的玩具,色彩鲜艳的块状玩具,挤压会叫的玩具,悬吊的玩具,可推拉或乘骑的玩具。如:拉着的小车,小鸭子尤其是拉着走时还能发出声音的,还有木马等。大型积木,摇椅等。简单的塞入洞的玩具,布做的书,可连接的圈,音乐盒,小车子,木槌等。千万别给孩子买汽球,这对孩子健康有危害。能培养起较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孩子的玩具来得太容易,会形成孩子不爱惜东西与喜新厌旧的缺点;孩子要什么玩具就买什么,会造成孩子任性的坏毛病,一次不顺心随意会不高兴,发脾气。所以,家里玩具多了要妥善管理,每一次给孩子1——2件玩具,引导他积极开动脑筋,变着法儿地玩。玩够了,让他自己收拾好。再换别的玩具。同时,更注意观察孩子现在对哪些玩具感兴趣,哪些不感兴趣。把他现在不感兴趣的,放在一旁的玩具收起来,过些时候再给他玩。这样,这些玩具就会像老朋友那样受到孩子的欢迎。  玩具数量适宜,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和探究事物的兴趣,使创造性得到发展。此外,还应从2岁左右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玩具的习惯。家长要准备一个纸箱,或一抽屉,固定给孩子专用。先要帮助他收拾,摆放整齐有序,以后让他自己收拾,肯定他的进步,引导他欣赏玩具的能力,并达到体验劳动成果的愉快。这样做有下列益处:一是培养了生活自理能力;二是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和爱整齐的习惯;三是减少玩具的丢失;四是需要的时候不用到处寻找。  还可以提醒父母的是,我们不妨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当然,3岁前儿童动手能力还不强,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做,如:用哇哈哈酸奶的废瓶子做成拉力器等废物利用的简单玩具。虽然玩具简单,没有特别的机关,没有新奇的造型,也不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但是它们很让孩子开心呢!不信,您不妨试试看。

Q:弯腰帮孩子收拾玩具,擦地扭伤打个喷嚏都疼。怎么办

从你描述情况来看考虑急性腰扭伤可能,要具体检查看,可以活血止痛处理,要卧床休息,担心的话可以去骨科具体检查治疗

Q:怎样教育宝宝

7个月的婴儿能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意愿,看见喜欢的东西,会爬过去拿或伸手要。这时的身体比半岁前更加灵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浓厚,笑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又进了一步。这时他们需要用玩具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实物来有目的地来帮助他们发展,来增加他们全身和四肢的活动。这时父母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以下提供几种适合这么大孩子的游戏方法,可与你们的孩子一起玩:1、准备一根60厘米左右的木棍或竹竿。游戏时,让小儿背对着坐在妈妈的怀里,和妈妈一起握住木棍,小儿握中间,妈妈握两端。妈妈说:“宝宝来划小船,划呀划。”开始时,母子一起划,等小儿掌握了划船的动作后,就让小儿自己拿着小木棍一前一后地摇动,模仿着一推一拉地做划船的动作后,妈妈在旁边唱划船歌助兴。此游戏可训练小儿的臂力,锻炼腹肌并有节奏地弯腰配合手臂的前后摇动。2、事先用一根布带或塑料绳系在布娃娃身上,也可用一块布,中间塞一间棉花,自制娃娃头,然后系在塑料小瓶的瓶颈上。制成的小娃娃在颈部系一根绳。游戏时,将绳的另一端让小儿握紧,小手臂平伸,使娃娃悬在空中。教小儿原地转圈,使娃娃随着转动的力量飘起来,跟着小儿转圈,好似坐转椅一样地转圆圈。此游戏可训练小儿原地转动身体,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3、成人给小儿玩玩具时,应先教给小儿各种玩具的玩法以及在不同的活动场地玩,如积木、木珠、拼板应坐在小桌前玩;豆袋、套环、球,应在较大的空地上玩。收拾玩具要在玩好玩具后就立即进行。在进行时,先要准备好盛器,帮助小儿将一件件玩具放入。开始时,由成人帮助一起收拾,进行比赛,看谁往盛器里装得多。以后,仅以语言提示,让小儿自己拾起玩具放好。玩具是小儿最喜爱的伴侣。但小儿还未学会玩时,常会四处扔,如果父母过于积极地帮助收拾玩具,又不给孩子提供盛器,教孩子如何收拾玩具,孩子就会养成乱扔的坏习惯。因此,及早开始教小儿收拾玩具并养成习惯极为重要。通过游戏,小儿将玩具拟人似的送回家,对玩具产生情感并易于接受。开始可以将全部玩具放在一只纸箱中,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将盛器分成数个,分别存放。如娃娃家、动物家、积木家、皮球家等等。以后,可以选用玩具架,分别贴上玩具的标签,分类存放,便于小儿识别。此游戏可养成小儿从小学会收拾玩具的好习惯。训练蹲下拾玩具,起立放好玩具的动作。4、将长毛巾包裹住婴儿的胸腹部成人抓住毛巾的两头向上提起,离地约7-10厘米,让婴儿伸出手脚去接触地面,促使婴儿活动四肢。将毛巾提起,逐步向前移动,使婴儿的手脚顺着移动方向做爬行动作。待婴儿游戏多次后,可以在爬行前方放置玩具以吸引婴儿自动爬往玩具处。方法:1)使婴儿借外力悬空身体试爬时,必须注意左右手脚轮换协调地移动。2)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安全,地区性应铺上地毯或草垫。3)毛巾要提起抓牢。  此游戏可训练四肢协调活动,为独自爬行做好准备。5、1)给婴儿一些干净的废纸(不要用报纸),大小如同信纸,先由妈妈示范撕纸给他看,然后让他双手拿纸,握着他的手教他双手一前一后地用力撕开。以后让他自己随意撕纸玩。2)长宽约10厘米的干净白纸,先用缝纫机轧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是其他简单的形状,妈妈先示范撕给婴儿看,然后握着他的手教,将他自己学撕纸,并将撕成的方形、圆形、三角形摆在他面前让他观看,以刺激他的视觉储存这些图形。此游戏可训练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对着抓物,两手动作协调的能力。6、给婴儿看妈妈的大照片,然后发出“妈妈”的声音,逗引婴儿注视妈妈的口形,逗引婴儿模仿。然后再看爸爸的大照片,同样让他注视,逗引他模仿发出“爸爸”的音。每发一个重复章节后,应停顿一下,让婴儿有模仿的机会。以后每逢妈妈抱他,就让他模仿妈妈发音,爸爸抱他,就教他模仿爸爸发音。然后给婴儿看大幅图片或图书上的常见动物如鸡、鸭、猫、狗,让婴儿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此游戏可训练发音,模仿语言,为学语做准备。7、1)让婴儿坐在童车上,爸爸和妈妈可坐在婴儿左右两侧。游戏开始时,爸爸将玩具递给婴儿,让婴儿玩一会儿。然后,妈妈伸手向婴儿要玩具,观察婴儿能否将玩具传递给妈妈。若婴儿不给,妈妈就拿另一玩具给婴儿来调换他手中的玩具。然后爸爸再向婴儿伸手要玩具,若婴儿不给,也和妈妈一样,用另一玩具来调换。2)妈将一个玩具放在婴儿的右手中,等他拿住玩一会儿后,妈妈再将另一个玩具放在他的右侧,观察他是否将右手上的玩具传递给左手,然后再用右手去拿右侧的玩具。反复玩数次后,婴儿才懂得双手可以互相传递。此游戏可训练手指抓握及双手传递的动作。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