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最可靠

家庭医生在线 2012/9/19 10:58:33 举报/反馈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老年人,特别是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者,都是心梗的高危人群。近年来,中青年人心梗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这与肥胖、运动减少、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等密不可分。

  在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上突然形成血栓,是引起急性心梗的最主要原因。那些平时看似健康却突发心梗的中青年人,其冠状动脉内其实早已存在中、小型的粥样硬化斑块。因为斑块不大,所以对血流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平时也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这种斑块往往属于“不稳定斑块”,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破裂。斑块破裂后,很快会形成血栓,将血管腔堵塞。如果血栓发生在血管的重要部位,还有可能导致猝死。

  介入治疗成为治疗首选

  一旦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溶栓治疗,即应用静脉内注射的溶栓药物将阻塞血管的血栓溶解掉,从而恢复正常血流。二是介入治疗,即通过手或腿部的动脉将导管输送到冠状动脉,用放射影像的方法找到血管内阻塞的部位,再用机械和药物的方法去除阻塞的血栓。

  介入治疗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施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95%以上,在发病12小时以内均可进行。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是越早越好。能否成功挽回突发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抢救及时是关键。

  治“心梗”去大医院

  有人认为,心梗患者应该就地抢救,不宜搬运。其实不然,正所谓“时间就是心肌”,心梗发生后,家属应尽快把患者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而不是留在家里。

  “心梗”前,多半有“兆头”

  在心梗发生前,常有明显诱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感染、手术等,有些患者可能在睡眠中发病。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症状,其中,以新发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最为突出。若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疼痛较剧烈,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应警惕近期可能会发生心梗。若患者能在出现先兆症状后及时就诊,接受积极和规范的治疗,部分人可避免发生心梗。

  急性心梗鉴别诊断

  ①心绞痛性质轻,时间短,硝酸甘油有效,血压升高,全身症状少,ST段暂时性压低。

  ②急性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为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

  ③急性肺动脉栓塞以右心衰为主,心电图Ⅰ导S波深,Ⅲ导Q波显著。

  ④急腹症病史,体检,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可鉴别。

  ⑤主动脉夹层分离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差别明显,胸痛一开始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下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等可鉴别,二维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

  急性心梗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5)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心电图或大致正常心电图。

   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是80年代后期用于辅助诊断主要的心肌酶。

  90年代后,出现了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心肌坏死标志物,被WHO确定为心梗诊断的三个标准之一。

  肌红蛋白MYO在发生急性心梗后1-4小时内升高,6-7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后恢复正常,是心梗早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指标。

  肌钙蛋白TNT具有对心肌损伤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发病后出现较早,并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5-7天),是目前AMI早期诊断。预后评价最有利的标志物 。

  3、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责编:徐惠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什么是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尤其是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医生经验的积累、水平的提高,其适应症是不断扩展的,目前其主要适应症如下:  普通冠心病:有明确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或有客观证据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相关冠状动脉直径狭窄大于50%,且介入治疗把握性大者。  急性心肌梗死:  1、急性心梗早期急诊PCI:在有较好条件的导管室和具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单位,对大部分无禁忌症的急性心梗患者,均可对梗死相关动脉行急诊PCI。其主要适应症为:伴有ST段抬高或新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梗在发病12小时以内;或发病12小时以后仍有持续心绞痛者;急性心梗发病36小时内出现心源性休克,年龄小于75岁,在休克发生18小时内可行PCI;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者;溶栓治疗失败、特别是伴有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2、急性心梗后期的PCI:主要有急性心梗恢复期存在自发或诱发的心肌缺血;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0%、有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者;所有ST段抬高型心梗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时间、选择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的不同,所需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方式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PCI:不进行溶栓治疗,直接对梗塞相关血管经皮球囊扩张或支架术。  (2)溶栓后PCI:根据溶栓与PCI的关系,一般将溶栓后PCI分为辅助性PCI、挽救性PCI和易化PCI三种。  (3)辅助性PCI:在溶栓成功后行PCI称为辅助性PCI,其中溶栓成功后数小时内行PCI又称为立即PCI,溶栓成功后数小时至数日行PCI称为延迟PCI。  (4)挽救性PCI:对溶栓失败后存在持续或再发心肌缺血的患者立即行PCI称为挽救性PCI。  (5)易化PCI:在PCI之前有计划地预先使用溶栓剂和/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再行PCI。

Q:什么是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尤其是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医生经验的积累、水平的提高,其适应症是不断扩展的,目前其主要适应症如下:  普通冠心病:有明确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或有客观证据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相关冠状动脉直径狭窄大于50%,且介入治疗把握性大者。  急性心肌梗死:  1、急性心梗早期急诊PCI:在有较好条件的导管室和具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单位,对大部分无禁忌症的急性心梗患者,均可对梗死相关动脉行急诊PCI。其主要适应症为:伴有ST段抬高或新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梗在发病12小时以内;或发病12小时以后仍有持续心绞痛者;急性心梗发病36小时内出现心源性休克,年龄小于75岁,在休克发生18小时内可行PCI;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者;溶栓治疗失败、特别是伴有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2、急性心梗后期的PCI:主要有急性心梗恢复期存在自发或诱发的心肌缺血;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0%、有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者;所有ST段抬高型心梗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时间、选择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的不同,所需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方式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PCI:不进行溶栓治疗,直接对梗塞相关血管经皮球囊扩张或支架术。  (2)溶栓后PCI:根据溶栓与PCI的关系,一般将溶栓后PCI分为辅助性PCI、挽救性PCI和易化PCI三种。  (3)辅助性PCI:在溶栓成功后行PCI称为辅助性PCI,其中溶栓成功后数小时内行PCI又称为立即PCI,溶栓成功后数小时至数日行PCI称为延迟PCI。  (4)挽救性PCI:对溶栓失败后存在持续或再发心肌缺血的患者立即行PCI称为挽救性PCI。  (5)易化PCI:在PCI之前有计划地预先使用溶栓剂和/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再行PCI。

Q:急性心梗怎么治疗

目前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疗效,主要是通过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介入治疗具有确切,疗效显著的优点,一旦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后,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属于一种急危重疾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压榨样疼痛,经检查心电图,心肌酶等明确诊断后紧急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