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一位家长朋友向我诉苦:“老师,您说,我这孩子是怎么了?小学时在班里总是前三名。可是,进了重点中学后,就再也考不到这样的好名次了,先是在班里排十多名,现在又到了二十多名。您说孩子这是怎么了?”
那么,对这类问题应怎样看呢?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竞争层次问题。重点中学录取的是小学时的尖子生,这些尖子生是相对于小学时的竞争对手而言的。到了中学,大家都是尖子生,竞争对手就不同了。正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是个很自然的事,是个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也客观存在的事情。
电话里的家长朋友对这一点表示理解,同时又问道:“那么,在强手的竞争中哪些学生会丢掉第一名呢?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及时转换学习方法,有的可能是因为对老师的教学不能适应,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有的可能是因为出现了某些具体的心理障碍,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基本因素,那就是“天资递减律”的作用。
天资是基础,教育是主导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理发展离开必要的遗传素质是不行的。遗传素质是天生的,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比如,天生的脑发育不良就会使孩子智力低下;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的脑,因而就不可能产生思维,不会想事;生来色盲的孩子分不清颜色,也就别想成为画家。有一种“三色体病”,就是在遗传过程中,第21对染色体发生畸变(多了一个变成三个),这样的孩子生来就有躯体和智力上的缺陷,先天呆傻。但是,是不是天生的遗传素质就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呢?不是,它只为孩子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才规定了孩子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有心理学家研究过一对同卵双生(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成两个胎儿)的女大学生。这姐妹俩外貌酷似,性格相异:姐姐比妹妹好交际、果断、主动、豪爽;妹妹却喜欢追随姐姐,显得顺从、被动、拘谨。即使研究者与她们谈话时,她们也表现出这种差别:对研究者的问题总是姐姐抢先回答,妹妹只是随后稍作补充或点头称是。这是为什么?原来,她们出生不久,就由祖母决定,父母认同,确认其中一个为姐姐。于是,她们无形中受到了不同的影响。稍大些,父母就责成姐姐照看和监护妹妹,做妹妹的“榜样”,带头执行家里的规矩和父母的吩咐,等等。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也就形成了姐妹俩的不同性格。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清楚看到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将上面所谈的归纳一下,就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素质是物质基础,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所以,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是由人的生活条件决定的。
年纪越小,受天资影响越大
不难理解,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自然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发挥其作用的,这种作用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增的。而先天素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就是说,孩子年龄越小,心理水平越受较多的先天素质的影响,相反,年龄越大,先天素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越小。由于人们习惯于把人的先天素质称为“天资”,于是,就把这种现象叫做天资递减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如果把17岁时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4岁前可达50%,4~8岁再增加30%,剩下的20%是8~17岁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这与其说能力在早期发展快,不如说在早期天资对能力发展影响大,以后逐渐递减。我国民间相传的“十岁神童、十五才子、二十凡人”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天资递减律的朴素认识。我国宋代的方仲永,5岁能诗,人称“神童”,“指物作诗,立就”,可见智商也足够高。可到十二三岁时就不行了,到20岁光景便毫无超常之处,终于“泯然众人矣”。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大人后来放弃了对方仲永的教育,而其天资又不断递减的结果。
年纪越大,努力作用越明显
天资递减律告诉我们,孩子在小学时,当然也不能排除天资之外的影响,但是相比而言,还是较多地受天资的影响。到了中学,虽然天资的作用还是不能否认,但是相比而言,天资的作用正在逐渐让位于后天因素的影响。就是说,小学时可以较多地凭聪明的脑子应付学习,到了中学后,除脑子聪明之外,就更多地需要后天的因素了。这些后天因素就是人们常说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是否满腔热情,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勤奋努力,刻苦拼搏,等等。在强手竞争中,哪个学生在这些方面稍不留意,就会把好名次拱手让人。
“对,对,我的孩子就是这样。我跟他说,单靠脑瓜子的那点聪明不行,必须要刻苦,他就是不信。这回我要把您这些话好好讲给他听。看他还不信!”听我讲了上面的意思,电话里家长朋友连连说。
“可是,大家都努力了也不会都得第一。”我话锋一转,又说,“因为人的智力的确有差别,而人的后天条件即非智力因素也是有差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差别仍然不可避免。但是,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