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10岁男童溺亡河涌 暑假将至要为孩子系好“安全带”

家庭医生在线 2012/7/5 14:41:41

  昨日上午10时许,一名10岁男童在海珠区石榴岗水闸附近的河涌溺水身亡。其同伴称,死者当时正欲从水中捡塑料瓶装螃蟹,由于河涌涨潮,不慎滑入水中。水警接报后,在现场打捞了近3个小时方找到男童,医护人员证实男童已经死亡。自入夏以来,小童溺亡的新闻屡见不鲜,敲响了小童过暑假的安全警钟。

  事发时正在涨潮

  据附近的一名保安称,近日他们经常看到几个小孩在河涌边捡废弃的塑料瓶,昨日溺亡的男童正是其中之一。“事发时正在涨潮,涌水已经漫上第一层围栏,有鞋子那么深,他们就在那层玩。”该保安说,没多久,他听到几名小童大喊“救命啊!有人掉到水里了!”的呼救。

  该保安说,他立刻赶往出事地点,“但太晚了,当我赶到时,掉在水里的小孩已不见踪影。”该保安说,他只好立刻报警。

  当时在附近钓鱼的刘先生回忆:“我在这边钓鱼,看见有4个孩子在那边玩,后来听到有一个小孩喊‘救命’,才知道有小孩溺水了。”刘先生说,事后他听说小孩们当时在涌边抓螃蟹,一名男童欲捡起一个塑料瓶,谁知不慎滑下水。

  警方接报后赶往现场,随即出动水警搜救船,用钩杆探进水中搜寻,随后赶来的救护车在涌边待命。“他们下水搜救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溺水的男童。”刘先生说。下午1时许,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找寻,警方终于在附近的河涌找到一具尸体,经证实正是溺水的男童。

  涌边百米范围内竖立了三个“禁止游泳”的警醒标示,涌边有围栏。但据附近居民介绍,该河涌段发生溺亡事件并非第一次,今年4月14日,就有一名11岁男童在附近河涌下水游泳溺水身亡。入夏以来,小童溺亡的新闻已屡见不鲜,“暑假到了,家长最好多看着点,不要让小童四处闲逛,特别是不要让他们去一些比较容易出事的地方”。

    每年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游泳溺水、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户外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专家认为,意外伤害在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危害大,风险高,是严重威胁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小学生暑期出游或活动时,尤其要注意防范各种意外伤害。

  ●游泳带上救生用具

  游泳避暑要严防溺水。每年暑假都是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件的高发期,学生应引以为诫,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中小学生不要到无人看管的水面去游泳,特别不要单独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游泳时最好带上救生用具,并由会游泳的成年人陪伴,确保安全。

  一旦溺水发生意外,可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的次数是20次/分钟,也就是三四秒钟吹一次,并不是越快越好。

  ●暑期兼职选仔细

  对来路不明的招聘信息要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止陷入非法传销的泥潭;对那些以缴纳一定的培训费、押金等就能得到兼职的信息要保持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选择以家教方式兼职的女同学要增强防范意识,第一次家教时最好避免单独前往,对来历不明的家教信息要始终保持警惕,家教之前要及时与其他同学联系并告知其地点,防止发生意外;在校住宿期间,要注意宿舍防火、防盗及用电安全,离开宿舍请拔出电器插头,检查好门窗;要避免深夜单独行走在偏僻的街巷,防止遭遇抢夺、抢劫及其他事件,一旦遭遇不法侵害要及时报警。

  ●不要轻易见网友

  会见网友时也须小心防范。互联网给人们开辟了新的交流渠道,但也给社会安全带来了隐患。因网友见面而引发的抢劫、杀人等恶性案件并不少见,千万不要把网上的“相熟”当成现实相知,不要把人身安全当儿戏。会见网友时,最好不要单独赴约,会见地点要选择在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不要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与网友交谈到深夜,更不要轻易随网友到陌生的环境,一旦遭遇不法侵害,要及时寻求警方的帮助。

  ●出门别轻信陌生人

  出外旅游探亲增强安全意识。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在离校返乡时最好能结伴而行,要及时与家人和亲友联系,让家人了解行踪,确保安全;在暑假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时,要避免单独游玩。

  游玩时要选择游客较多的景点、线路及时段,对那些人迹罕至的洞穴、山沟、密林,在没有充分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贸然单独前往;在旅行途中,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轻信陌生人,尽可能地不食用陌生人的食品、饮料,防止发生强奸、抢劫、诈骗等案件;在入住宾馆时,要注意观察宾馆的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迅速自救;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或参加大型活动时,要注意防盗、防抢;期间,还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假期里你也许会选择出外旅游野炊度假,户外所处环境比较复杂,防火也不容忽视。举行户外野炊活动要选择安全的地点和时间,并在老师或者大人的指导下用火,用火完毕,要熄灭火种。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入林区、草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要遵守交通规则

  平日里,汽车、电车等机动车,都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而在交通繁忙路段以及大雨天气下,都比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车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雨天骑车,最好穿雨衣、雨披,不要一手持伞,一手扶把骑行,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不到年龄别骑车

  年龄小的孩子要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或公园内骑车。对年龄大的孩子要告诉他们交通规则。检测自行车的质量和是否合适孩子的高度和年龄。年龄太小的孩子使用的自行车的后轮两侧要有辅助轮子。保证孩子要戴安全头盔和护膝盖垫。不骑车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把头盔卸下来,因为如果戴着头盔在游乐场玩耍,头盔的带子有可能会被勾住,给孩子带来危险。

  ●玩起来别伤着

  一些刺激而高速运转的游乐设施可能会导致意外,如高空坠落、摔伤或者轧伤。

  一些水上游乐设施可能会让孩子在游玩时因戏水而落水。  那些比较慢、看似安全的游乐设施,也可能因为孩子的好动好玩,而成为意外伤害的“隐患”,如孩子因为在小火车上爬上爬下而被轮子轧了脚。

    编辑推荐:

    孩子溺亡数字不断上升 暑期将至如何确保孩子的安全?

    提醒暑假儿童需预防“旅游病”

   暑假孩子看电视过多有三大危害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儿童意外伤害怎么诊断

您好,高频致死因素:交通意外、烧伤、溺水、中毒、机械性窒息、击打外伤、窒息。城郊特点:城镇与郊区是有所差别的。一般说来,城镇多发击打外伤,农村多发窒息、交通事故和溺水。性别特点:从整体来说,男童发生意外伤害并且死亡的几率要高于女童.5倍左右。从致死原因来看,在溺水死亡的儿童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时间特点:意外死亡事故在春夏比较集中,其中又以六月份发生率居高。监护人方面:87.45%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都是让爸爸妈妈居家看护抚养的,也有的是让其他人如保姆阿姨代看。

Q:儿童意外伤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儿童意外伤害的治疗:预防对策:1.教育方面的对策应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开展关于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应提高儿童本人及其父母、专业工作者、全体社会公众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2.法律方面的对策应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借助于法律的威力来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技术方面的对策首先,应开发研究各类意外伤害的自动报警措施,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要加强建筑设施的安全管理和危房校舍的维修和改造;其次,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骑自行车交通伤亡和动物咬伤比例上升趋势,应加强交通安全和动物管理工作;还要完善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系统,以减少意外伤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Q:怎么治疗儿童意外伤害

您好,预防对策:教育方面的对策应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开展关于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应提高儿童本人及其父母、专业工作者、全体社会公众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法律方面的对策应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借助于法律的威来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技术方面的对策应开发研究各类意外伤害的自动报警措施,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要加强建筑设施的安全管理和危房校舍的维修和改造;其次,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骑自行车交通伤亡和动物咬伤比例上升趋势,应加强交通安全和动物管理工作;还要完善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系统,以减少意外伤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我的爸爸是尿毒症患者,在做透析,最近消化道出血贫血,查了胃镜 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读小学一直这样。别的同学一滴汗都没出, 四岁 28号早上突然呕吐,喝水也吐,腹痛,肠鸣,胀气 四岁 28号早上突然呕吐,喝水也吐,腹痛,肠鸣,胀气 女儿10岁,上厕所总是开着门不关门,穿裙子的时候喜欢把内裤脱 2个月月经没有来,期间有一天中午来了一点点,之后就没有了,不 女儿10岁,上厕所总是开着门不关门,穿裙子的时候喜欢把内裤脱 每次进行手淫时不会分泌球腺液正常吗 左侧脸颊部位黑毛痣,1.6CM,有毛,突出皮肤一点点。 经常性想死,但是怕死了父母劳累,白养我,算抑郁嘛 一个星期前吃了紧急避孕药。今天去办健康证检查,能不能查出来。 眼睛不舒服,闪彩色形状,休息后缓解 办公室打算7月份新换办公桌和书柜,办公室面积小,办公桌比较密 瑜伽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提高身体平衡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骑自行车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提高心肺健康和加强肌肉? 帕金森患者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骶骨肿瘤切除术,3和4节骨头拿了,现在大小便功能没有,怎么办 手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发现的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患病老人越来越多? 情绪低落,总是闷闷不乐,莫名其妙的哭,焦躁,有自残行为 显示全部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