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谈癌色变”的情况越来越少,但是对于癌症的预防,许多人并不了解。而且,让人困惑的是,明明每年都在做常规体检,为什么发现癌症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呢?
浙江省肿瘤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吕蕾做客第134期名医大讲堂时,说:“普通体检不能代替防癌筛查,对于一些无症状、中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防癌筛查。”
“癌症病因至今还是个世界难题,目前能够明确的是诱发癌症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吕主任说,外因如环境污染、霉菌、病毒、长期慢性刺激、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等;而内因和人体免疫功能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最值得关注的是生活方式,即不良行为与生活习惯引起的癌症,统统可以称为“生活方式癌”。
据有关部门统计,80%的癌症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引起的,其中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35%的癌症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在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上,吕主任进行了诱因归类:长期吸烟或者被动吸烟,是肺癌的诱因;喜欢吃高盐类食物、吃东西过快过烫、喜欢蹲着吃东西,容易患食道癌;高盐、烟熏、烘烤、油煎和油炸食品和胃癌有关系;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容易导致乳腺癌;长期吃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会诱发大肠癌。
“改变饮食习惯就是防止癌从口入,预防癌症的金钥匙其实掌握在每个人手中。”吕主任说,比如不要吃霉变和烧焦的食物,少吃烟熏火烤以及油炸和腌制的食品,少吃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脂肪的摄入,食谱要广一些,三餐请按时吃,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癌症。同时不吸烟、不酗酒;多运动,每周最好不少于5天的运动,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也有利于预防“生活方式癌”。
改变生活方式谨防“癌从口入”
十大早期信号提醒癌症的发生
除了从饮食生活习惯上防范癌症,吕主任还介绍了发现癌症的十大早期信号,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痛不痒的肿块;有黑痣或疣的突变,比如突然增大,颜色加深,出现溃烂、渗液;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进食后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吞咽不顺;经正规治疗不见好转或时好时坏的呛咳或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显原因者;大便习惯改变或伴有便血;鼻塞、鼻涕回吸带血,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皮肤或粘膜上的溃疡长时间不愈合;年纪大的男性出现无痛性血尿。
以上这十个信号,一旦出现一到两个就要引起重视,必要的情况下请到医院问诊,以防错过发现早期癌症的最佳时机。
不同年龄阶段和性别要进行个性化筛查
除了早期信号,比较有效的发现手段就是进行针对性的防癌筛查。“早期肿瘤筛查体检和普通体检是有区别的,这主要是针对无症状、中度危险人群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肿瘤特殊检查。”吕主任说。
长期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尤其40岁以上和有肿瘤的人更要重视,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防癌检查。目前较明确的癌症筛查包括乳腺癌、大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近年来低剂量肺部CT扫描也常常被应用于肺癌的筛查中。
吕主任建议对于乳腺癌,20岁以上的女性最好就应该开始关心咨询乳腺可能出现的症状、早期乳腺癌的表现,20-39岁应每3年进行一次临床检查,40岁以上最好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防范宫颈癌最好的办法就是首次性生活后约3年开始,女性应每年接受一次普通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每2年接受一次液基细胞学检查。
50岁以上的男性要注意防范前列腺癌,最好能建议定期做一个肛指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体试验。对于长期吸烟和职业接触的肺癌高危患者,推荐患者在征求医生的建议后进行个体化的早期肺癌的相关检查。
“发现早期癌症胜过任何一个治疗方案,但大家也不要太杯弓蛇影,要发现早期癌症需要患者自己、医生以及先进的诊断和检查设备一同努力。”吕主任说。
■读者互动
网友4-1:体检中有一项肿瘤指标,是不是肿瘤指标正常,就可以不用担心癌症了?
吕蕾:肿瘤标志物不是判断肿瘤的唯一指标,肿瘤标志物有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存在,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来综合判断。
网友感恩生活:祖父父亲两代都有肿瘤(不是同一种肿瘤),第三代的得病风险是不是很大?检查肿瘤指标的血化验,一般一年做几次?
吕蕾:肿瘤有一定的遗传性,有肿瘤家族史的个体属于肿瘤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最少做一次肿瘤筛查体检。同时也建议那些无症状、中度危险的人群,也应该定期做肿瘤筛查体检。
网友香橙:并没有具体不适的症状,但想检查身体内有无肿瘤隐患,如果去医院检查,应该挂什么科,查什么项目?
吕蕾: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癌症筛查指南》,特别建议癌症筛查应由专门的机构承担,具有必要的专业资质、包括肿瘤流行病学专家、肿瘤病治疗专家、影像和病理诊断学专家、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能够高水平高质量地进行癌症筛查工作,确保癌症筛查的有效性和诊断的权威性。
更多癌症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