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固废网
16日,广州市科协与香港公开大学等单位在广州联合举办“2010年水资源及水质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珠三角地区目前遭遇的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近期在广东北江流域发生铊含量超标事故,成为研讨的热议话题之一。
铊污染:停产只治标
上个月北江的铊污染事件,缘起韶关冶炼厂的超标排放,该厂也因此暂时停产。近年一直从事铊污染调查与控制研究的广州大学副校长陈永亨教授认为,停产不是最终解决方案,铊污染在广东其实由来已久,因为有“云浮的黄铁矿和韶关的凡口铅锌矿这两个亚洲超大型含铊矿床”,而两个企业——云浮硫酸厂和韶关冶炼厂,也正是造成西江和北江有时出现水域铊超标的原因。
陈永亨说,铊一旦进入水域,就比较难处理,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最好的办法是从排放源控制。但是,由于此前认识不足(比如2005年北江镉污染时其实也发生了铊污染),因此治理方法不成熟。目前,陈永亨等已在实验室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了铊污染水的净化,原理很简单,利用硫酸厂的铁矿渣即可实现,但这个办法目前还未应用到工厂。
广州初雨污水处理尚无规划
广州市水务局副总工王少林在论坛中说,广州市有望在亚运后出台针对初雨形成的污水的处理规划。此前,广州市一直在全市推进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管网的建设,并在亚运前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厂,但是针对降雨前期形成的污水,尚未出台专门的规划。
王少林说,尽管关于初雨污水目前尚没有政策要求,也还未出台相关的标准,但是,广州市已在沥滘污水处理厂和猎德污水处理厂建成了处理能力为30万吨和25万吨的初雨处理设施。亚运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将由水务部门主导,届时,有望逐渐形成全市有针对性的初雨收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