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感于男孩温顺、女孩霸道的趋势?尤其当它与“阴盛阳衰”的时髦论调正好吻合时,你更加确信这个判断的正确性。不过男女到底有别,即使再霸道的女孩也很难爱上战争游戏,不是吗?
男孩喜欢打架,女孩温柔得像绵羊,这看上去是不是有点过时了?不过它的确能告诉我们男孩女孩攻击性的不同倾向,不信看看下面这个场景:
五岁的小海把勇勇的乐高玩具抢走,勇勇一边咆哮着,一边把小海推倒。而当小海抢走小艾的芭比娃娃时,小艾则恶狠狠地看了小海一眼,说:“我再也不让你去我家玩了!”。
虽然如今的女孩不像过去那么温顺,但面对分歧和冲突时,她们还是更倾向于斗嘴,也就是语言而非身体上的攻击,而男孩则正好相反。除了爸爸妈妈因性别差异而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文化对男孩女孩的不同期望外,基因也是带来不同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
不一样的野蛮方式
男孩和女孩在冲突中都可能表现得很野蛮,但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
男孩喜欢动用武力,他们通过侵略或威胁获得尊重,“占领”主导地位。因此,男孩在幼儿园常常做出出格的举动,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而且,男孩体力比女孩强,几乎所有文化背景下的男孩都更经常地玩打仗游戏,他们的行为方式非常直接。
而女孩则比较间接,她们会抓、会挠,但更多地通过“排除异己”的方式,将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赶出小群体,以此获得确立“权威”。
这是女性特有的攻击方式,她们如同被渔夫放入篓筐里的螃蟹,当一只螃蟹尝试着爬到其他螃蟹上面的时候,它很快会被其他螃蟹压下去,所以即使渔夫不把篓筐盖上,也没有任何螃蟹可以逃脱。
${FDPageBreak}
不一样的野蛮动机
从幼儿园时代开始,男孩就更喜欢通过“斗争”获得领导地位。竞争对他们而言是决定性的动机,通过竞争,大家在群体中的等级地位很快确定下来,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会再发生变化。一旦各就各位,群体中就较少发生冲突,比如居高位者自然应该吃到最大块的蛋糕。
女孩也追求高地位,希望被钦佩。但是,女孩群体中的阶层经常变动,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重新洗牌。虽然我们常常看到小女孩也会粗暴地打架,但她们打架往往不是为了获得头领地位,而是出于气愤或沮丧。
不同的基因
男孩和女孩带着不同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并且在他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已经受到不同激素的影响,比如男胎儿更多地受睾丸激素的影响,而睾丸激素正好与孩子对于攻击性和户外活动的喜爱程度成正比。
两岁之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男孩和女孩都会显现出类似的性别差异,而且他们自己也觉得同性别伙伴的玩具和游戏更有趣。男孩喜欢汽车,女孩喜欢芭比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历史和进化的角度来看,男性快速确立主导地位有它的价值。当一个群体遭遇外部威胁,这个群体内部清晰的等级结构能提升战斗力,否则,经过层层民主讨论,会贻误战机。
人类最原始的性别差异反应在现代人的身上就是基因的不同倾向,由此兴趣和能力的差异也会显现。但是,人类行为不像动物一样完全由基因决定,后天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尊重男女差异
用养男孩的方式养育女孩并不值得推荐,一方面她们最后极可能回归到女性世界,另一方面女儿成年后具有男人的倾向和趣味,恐怕也不是爸爸妈妈们希望看到景象吧!
而在减少男孩攻击性的培养过程中,爸爸妈妈也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我们需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尊重男孩女孩的不同兴趣、能力和气质。
让人不安的攻击性
实际上,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攻击性在过去的几年当中都所有增强。这可能和独生子女以及父母越来越宠爱孩子有关。孩子是家中的“老大”,他们的要求往往被立即满足,这对孩子的克制能力是种削减。
的确,孩子的攻击性会让家长感到不安,但干预这种攻击性的尺度却需要仔细揣摩。因为,孩子要学习在群体中建立地位等级——这个过程不能中断。但是如果到了造成伤害的地步,父母必须出面。总之,父母不能随意给孩子贴上“暴力分子”和“等级确立过程中的失败者”的标签,因为,勇敢和温顺都是健康人格的必备品质。
TIPS: 男性世界的攻击性
追溯到400万年前,女性的职责是繁衍和养育后代,为后代哺乳、保暖、远离危险,因此,她们很多时间是山洞的主人。而男性更多的时间花在“路上”,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男性的竞争模式——斗争、威胁和侵略。而对于女性而言,在生育过程中,战争行为会伤害她和孩子受伤,而且女性不用为了获得伴侣而竞争。
但男性世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残酷。当对手投降时,男性就会放过他们。男性的竞争大部分时候并不是进攻,目的也不是消灭对手,而是使对方放弃或服输。为了使斗争的损失降到最低,进攻往往是个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