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准妈妈“直觉”能照顾好宝宝

家庭医生在线 2011/10/31 10:31:31

  

准妈“直觉”能照顾好宝宝

  等待宝宝降生的过程中,你也许会想,“我如何知道这个小东西需要什么?如何抱他、安慰他、喂养他?当他用眨巴的眼睛问我:‘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该怎么办?”其实,你不必过分担忧,与生俱来的“妈妈直觉”能帮助你照顾好宝宝。

  科学家们通过对老鼠妈妈的观察发现,在等待小老鼠出生时,老鼠妈妈会收集木屑、储存食物;鼠宝宝出生后,鼠妈妈又会吃掉羊膜和胎盘,然后把鼠宝宝小心翼翼地叼到木屑堆上,为它哺乳。这是雌性老鼠与生俱来的本领——天然的母性。

  人类当然也有天生的直觉,它会在我们手足无措地面对新生儿时帮上忙。

  天生的感觉

  研究者发现,新鲜“出炉”的爸爸妈妈很善于和宝宝交流:“哦,你睡醒了吗,小宝贝?嘿,现在我们来吃饭饭喽!”他们用宝宝能感受到的音调、不断重复的词句、夸张的表情来帮助宝宝理解,并且发展它们的语言能力。这就是妈妈的天赋和直觉。

  另外,妈妈总是把孩子抱在左边,英国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猜测:大部分人是用右半脑处理情感、情绪的,而右半脑对应的是身体的左半部分。因此,把孩子抱在左边能够更好地增进妈妈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还有很多父母把宝宝抱在距离自己20~25厘米的地方,按照眼科医生的解释,这正是宝宝看得最清楚的距离。

  直觉与激素

  研究专家一直认为,神秘的化学物质——激素控制着我们的感觉和行为,而怀孕和分娩则属于激素分泌的异常时期。

  比如,安多芬不仅可以缓解分娩时的疼痛,也使妈妈尽快地忘却疼痛,而不至于因此而迁怒于宝宝;泌乳素能促使母乳的分泌,同时它还可以让妈妈变得更勇敢,这也是动物在哺乳期攻击性变强的原因;脑下垂体后叶激素能让亲子关系发展迅速,它让爸爸妈妈变得更温柔、更细心。

  直觉与“镜像神经”

  大脑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产生直觉和同感的区域,称为“镜像神经”。我们在镜像神经的帮助下可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例如,当听到宝宝哭的时候,妈妈的镜像神经被激活,然后产生和哭类似的感觉。镜像神经还可以帮助预感到某些行为的后果,或意识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这种方式就是直觉的理解系统,它使我们具有一定的情感智力,快速地对他人做出反应。这也是我们能理解宝宝的原因。

  直觉与理性

  妈妈天生具有的直觉能力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它帮助妈妈在宝宝出生后面对新的环境和问题。

  但是,对于妈妈而言,这有时也是一种负担。当传统的捍卫者反复提到“妈妈直觉”时,常常使妈妈们为了听从直觉而失去自我。实际上,除了直觉,妈妈还需要理性。无论从各种不同文化的横向角度,还是历史的纵向角度看,妈妈们都需要在耗费和储备的能量之间保持最佳的平衡点。因此,有时妈妈需要暂时“关闭”自己的直觉,让自己充分地休息。

  TIPS:为什么爸爸也能成为好妈妈?

  不仅是女性在有了宝宝后会有激素的变化,男人也同样。因此做了爸爸的男人睾丸激素的水平要低于单身汉,而且宝宝出生前后,爸爸的血液里会含有更多的雌性激素、泌乳刺素和脑下垂体后叶激素。

  另外,爸爸也有细心照顾宝宝的生理和感觉基础。他们可以像妈妈一样,感受到宝宝是因为饿了、害怕还是无聊而哭闹,这是美国研究专家的发现。无论在男学生还是在没有孩子的老年男人的基因中,都有母性和保护意识的部分特征。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总是特别想s人。但直觉告诉我,这是不对的。又想自残,但又怕疼

你的情况看,认为是有心理疾病了,常见的为抑郁症,自虐症,由于家庭因素影响,学习压力过大,精神受到不良刺激等,导致了心理疾病的发生,经常有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自残,所以建议去医院心理科就诊,如果是有抑郁症的发生,选择用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的。

Q:“直觉”本身,在大脑中,是如何产生的?

由于缺乏生存经验,我坚信孩子不会有直觉。成年人的直觉来自于大脑的储存,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知识,以及生活和实践经验。直觉不同于第六感,直觉往往出现在现实中。比如,准时看,长江下游的气温要转热,其实还是清凉的。直觉告诉我们,南方一定是洪水。直觉的本质是社会经验。再举一个例子,腰痛来天不知道原因,经过按摩后才知道烦恼在那里,联想起病因往往是书写造成的。因此认为过度的肌肉疲劳会引起腰痛,以后就会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Q:女人对怀孕的直觉

女性对怀孕的直觉是比较敏感的,如果平时的性生活没有避孕措施那很可能会意外怀孕的,所以这段时间内应该多注意休息,观察分泌物的变化,也不要有压力,可以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性生活后大于10天就可以通过血hcg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怀孕的,如果阳性,那建议定期产检,注意尽快的口服叶酸。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