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醉酒被称为酒精性中毒。酩酊大醉后,很多人言之凿凿地告诉你解除醉酒或宿醉的独门妙计: 喝浓茶、服用保肝药、吃香蕉或多喝水。其中一些,你肯定尝试过。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招数真的有效吗?
很不幸,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这些方法有用,有些甚至是有损健康的。解铃还需系铃人!事实上,醉酒从根本上说是饮酒所致,要想杜绝醉酒,那就远离酒瓶,或者少喝为妙。一味求助各种并不靠谱的解酒秘方,实在有点舍本逐末的意味。说得狠一点,那是自作自受。
早在2005年,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就通过实验验证过常见的解酒方法。这些办法包括3种药物、4种食疗方法等。结果显示,人们常用的解酒方法对缓解醉酒后某些症状(如恶心、头痛)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解除醉酒状态。换言之,它们只能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要起到切实的解酒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打着解酒名号的药物有很多。结婚喜宴上的新郎、夜店的常客都可能使用过。恼人的是,医学上并无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吹得神乎其神的药效,其实是给饮酒者心理暗示——吃了解酒药不容易酒醉,即便多喝三五杯也会感觉良好。不少打着解酒旗号的保健品,若仔细看成分说明,大多是L-谷氨酸与维生素C。事实上,这些本来就存在于日常的食物之中。如果你相信它们有效的话,还不如多吃两口菜呢。
有些解酒药的使用说明中会有“本药品药效强劲,服用时请同时饮用两大杯水,睡前再饮一杯”之类的话。实际上,这些药品的“神效”已不重要,重点在于你喝了很多水,被人体吸收后,扩充了血管容量,从而降低血液里的酒精浓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醉酒后的口干和胃部不适症状。有些人还会在饮酒前服用达喜等胃药,它们也只能对饮酒产生的胃黏膜烧灼感有一定缓解作用。
标榜具有解酒功效的药物,多半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解酒药多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活性酶,顶多有缓解头痛、恶心的作用,但绝不会使你酒量倍增,千杯不醉。当你酒醉瘫软,心中茫然时,最好的药物是时间。身体需要时间来代谢清除超量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