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场像某种形式的战场。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酒量是练出来的。2008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却表明: 酒量多寡、是否嗜酒绝非后天锻炼养成,而是由“饮酒基因”所决定。这种神乎其神的基因能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从而决定这个人是否能喝酒、爱喝酒。
很多身临酒场的人似乎并不认同这个结论。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是通过严肃的实验得出上述结论的。在掰扯每个人的喝酒史前,先看看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吧。
首先,他们培育出一种爱酒胜过喝水的老鼠,证明了喝酒这种习惯具有遗传性。也就是说,喜欢喝两口至少是与基因有关系的。不过,这项研究是在老鼠身上做的,人是否也这样呢?接着,他们设计了一项酒精挑战赛,要求300余名受试者在8 分钟内喝下一份浓度为20 %的酒精溶液。受试者在一饮而尽后还需填写表格,记录酒后各种感觉;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一种特殊仪器,测量受试者酒后身体的晃动程度,来反映醉酒程度。
科学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受试者的基因扫描结果显示,在第15号染色体上有部分基因与喝醉程度紧密相关,科学家并将其标定为“饮酒基因”。研究者雷蒙德·怀特(Raymond White)认为,基因调控酒量。在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后,它能影响人们对酒精的反应。
更有意思的是,饮酒基因能够遗传。但这并不完全表示,老爸能喝一斤,儿子肯定喝得了八两。首先,研究者还不能确定的是,这种遗传是否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理,大家都懂。其次,基因虽能遗传,但它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还不能确定。
可以看出,酒量与基因有关,还受环境影响。在喝酒这事上,谁都能推杯换盏一下,亲身经历醉酒的人更拥有发言权。此外,喝酒也与文化、地方习俗挂钩。因此,难以简而化之地用科学理论来解释酒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