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8/24 9:15:38

  说句实话,现在的小孩真累,他们从幼儿园放学,不是回家,而是赶往各种兴趣班、学习班,这种现象已成为越来越多孩子的生活常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近日发布的一项关于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家长认为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五成以上家长认同“幼儿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

  不少家长为孩子不止报名参加一种兴趣班,有的甚至从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但专家认为,“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早期教育不应只看结果,而忽视孩子学习过程的感悟和体验。

  “赢在起点”教育可能欲速不达

  调查显示,正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送孩子去兴趣班作为“赢在起点”的重要砝码,但现实生活中“欲速不达”的例子并不鲜见。一些孩子在学前参加英语、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等兴趣班,能熟练背诵唐诗,会100以内加减法,但进入小学却成绩平平,甚至发生学习困难。

  “不少孩子由于学前准备早,知识储备足,在小学阶段学习尚能领先,但进入初中,优势就开始逐渐丧失,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后劲不足的问题就彻底暴露。”参与本次调查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黄娟娟认为,给孩子奠定竞争优势,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续学习和超越能力。她建议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桑标非常赞同这一说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有序地开展智能开发,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适合其年龄和个性特点的早期教育环境。”

  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结果上

  钢琴、珠心算、英语、识字,是最受家长欢迎的早教项目,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育效果明显,家长们很容易因此获得鼓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家长“随波逐流”。

  桑标认为,家长们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而应当更关注儿童在早期教育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他以孩子学习钢琴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应着眼于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弹琴的技能、技巧训练,一味追求考出“八级”、“十级”,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那很可能会使孩子“痛苦地弹奏《欢乐颂》”。

  兴趣班学习占用孩子休息游戏时间

  兴趣班学习一般被安排在每天放学后,一些家长为孩子不止报名参加一种兴趣班,有的甚至从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从调查数据来看,幼儿一周参加兴趣班学习平均次数是2.6次,一次平均用时110分钟。如此算来,一周幼儿参加兴趣班的时间占到286分钟,平均每天40.9分钟。调查还显示,80%左右的幼儿回家要完成与兴趣班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如做数学题、练琴、画画等。过于密集地参加兴趣班学习,势必导致幼儿调整休息的时间被占用,游戏和交往活动时间也相应减少。

  黄娟娟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一天活动下来,需要得到调整和休息,但现在兴趣班的教学时间主要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以后,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身心疲惫。而且每次兴趣班的平均活动时间长约40分钟,大大超过了幼儿园小班每次活动时间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的规定,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早期教育未必都要上兴趣班

  在一些家长看来,好的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各类专业培训机构。桑标对此并不认同,“其实亲子同乐的过程就是很好的早期教育。”国内曾有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优等生与差等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前者偏爱温暖与理解,后者偏爱惩罚与干涉。而这种差异引起的结果是,优等生有信任与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而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心理,他们更多厌学和缺乏自信。

  “长期以来,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儿童情绪情感等内心体验的健康发展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桑标认为,早期教育除了要注重智力开发外,父母还应重视引导孩子充分发展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体验,例如培养孩子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与发展,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新环境。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早教??????????

幼儿早期教育内容主要是育儿刺激和玩耍,使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即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在喂养和护理时,不断和小儿亲切交谈,逗引小儿高兴地发声.可通过和孩子说话,唱歌来促进小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l-2岁以训练语言和协调动作为主,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小儿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活动,动手的游戏,涂画,翻书,生活操作等发展小儿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早期干预幼儿早期教育是通过指导家长实施的.由符合条件的对象在新生儿出院前,取得家长的同意和合作.具体做法和正常儿早期教育类似.早期干预结果出乎意料,1岁半时窒息新生儿早期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为105分,而正常儿为100分,完全赶上正常小儿发育水平.而窒息常规育儿组(按父母的育儿方式)1岁半时智力发展指数为90分,明显低于早期干预组和正常儿.更为重要的是,未经早期干预组中,有9%小儿智力低下,早期干预组中在1岁半时没有一个智力落后于正常水平.早产儿早教组52人,常规育儿组51人,正常对照组53人.其早教方法同窒息儿.结果同样感到非常惊喜.早产儿2岁时,早教组智力发育指数104.5分,比常规育儿组89.9分高出14.6分,完全赶上并超过正常儿98.8分.早产儿常规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低约9分.同样令人高兴的是,接受早期教育的早产儿中没有1人在2岁时智力低于正常,而接受常规育儿的早产儿中有6.7%智力低下.

Q:谁有早教视频啊?我没有什么育儿经验,想按照上面的方法来教育...

如果是想看一下早教视频,或者是学一些育儿经验的话,你可以在网上查查,然后有的也可以下载育儿软件。

Q:这样教育儿子行吗

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至于孩子,只要家长付出了,孩子会给您答案的。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刻意。如果要单纯的一一讲应该怎么教,可能答案要写几天几夜了,而且写的也不一定就实用的,因为每个孩子还是因人而异。我只能给楼主提一些建议吧。首先我感觉楼主最先要做的就是看一些早教资料,不论是什么早教资料,多看几种以后我保证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对早教理解的思想和怎样教育孩子的方向。我给楼主推荐几种吧。冯氏的早教革命(虽然被中央电台曝光,但是看了还是有点效果的),杜曼的杜曼早教,卡尔威特和蒙特梭利的著作也可以看看,这几位基本就概括了现在国内外最著名的早教专家的思想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慢慢实践了,看完上面的一些著作后,我想心里基本对早教就有点底了,应该都大致知道和了解应该如何开始自己对孩子的早教,(其实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比较难,坚持起来就更难。主要是从孩子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包括衣食住行,心理,语言,体质等各方面的注意。如果引导的好,孩子天生就会有求知欲的,就可以慢慢引导孩子一些专业一点的知识,比如从拼音,算术开始,然后汉字,英语,一步一步渐渐深入。)第三步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家长懂得了如何早教,也做了平时该做的,有的孩子让家长觉得很顺利,很满足,有的孩子家长则觉得明显还是不行,觉得孩子完全不能让自己满意。出现了这两种效果家长父母都不要大惊小怪,这都非常正常的。如果你去强求孩子,心里面有一定的功利心,效果很大一部分会适得其反,即便家长现在看不出来,也是为孩子以后心里的扭曲埋下了伏笔。)一定要记住,孩子会了就会了,不会也不勉强,一点关系都没有,真的,切记切记。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心里健康更重要!如果楼主觉得去买早教资料不方便的话,推荐楼主可以去网上买电子版的,电子版的资料和实物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挺方便的,又省钱,都几块钱一份,我看的很多资料都是在网上买的电子版,我买的资料的那个老板的球球是85484624楼主可以加他看看他好像是专卖早教和育儿资料的都很便宜,又方便又省事。教育孩子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还是需要靠家长对于早教知识的了解运用结合宝宝自身的条件,在生活中引导宝宝。只有自己的父母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宝宝的。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作为父母,必须兢兢业业地培养好孩子的习惯,包括,读书的习惯、运动的习惯、整理的习惯、劳动的习惯,等等。所以,生活即教育153694323育儿交流群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