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8/13 13:59:08

数学神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科学家们对此还没有定论。研究人员普遍相信,数学超常儿童的某些特征肯定与遗传有关,特别是诸如记忆能力、心算能力、创造能力等认知特征。

  ■人们普遍相信,具有超常数学天赋的儿童大多都是天生的

  19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与阿基米德、牛顿并称为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从小就有过人的才华,他3岁时就发现父亲账簿上的一处计算错误;9岁那年,老师让同学们从1加到100,他立刻就说出了正确的答案:5050;11岁时,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被美国媒体尊称为“数学神童”的亨利——沙弗特,在六岁是就会4位数的算法,也能用心算算出9位数,10位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九岁时,他能计算圆周率;11岁时,他出版了两本历书。由于他的抽象、集中能力很强,最终成为了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匈牙利数学家埃饵德什被看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离散数学家,在数论方面的工作尤为出色。这为极具天赋的数学天才,三岁时已能解算3位数的乘法,4岁时就独自明白了负数的概念。

  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伊曼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6岁能心算八位数的除法,8岁掌握微积分,12岁就对集合论、泛函数分析等深奥的数学领域了如指掌。

  对于一般人来说,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但对于数学神童来说,数学是最令人着迷的智力游戏。在他们看来,解数学题,特别是解难度的数学题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有一位数学家这样形容他心爱的数学:“数学是神秘的殿堂,是绚丽的迷宫,在那里遨游其乐无穷。”由于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数学超长儿童在学习中都表现出了不寻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数学的兴趣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人们相信有数学天赋的儿童不是循规蹈矩教出来的。

  ■具有数学天才的孩子不仅在右脑处理数字能力更强,而且精力更加集中

  人类天生具有计算才能,那么具有数学天才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是否有差别呢?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奥博伊利用最先进的功能性共振成像技术,专门研究过几个在很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具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每当在计算数学题的时候,他们负责处理数学、图形和音乐的右脑新陈代谢活动比普通孩子活跃6倍或7倍。而且,他们负责协调思维和改善注意力上扮演关键角色的大脑前叶活动力也强。但普通孩子在演算数学题的时候,大脑前叶几乎没有活动。根据研究,奥博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具有数学天才的孩子不仅在右脑处理数字方面有更强的能力,而且大脑前叶也会使他们的精力更加集中。这点一般孩子并不具备的特点

  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每个人的生物学基础不一样,对事物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也不一样。后天教育干预有可能对先天的大脑生物结构进行调整修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任何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如果在数学能力的发展关键期得不到理想的后天教育也很难成材。

  ■科学家家发现,数学天才和一般常人的大脑工作方式不同

  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联合进行一项研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一般常人的大拿是否有差别。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他的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中现象。科研人员因此推理,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使速度加快。这个原理与电脑一样,内存越大,速度越快。

  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一项新测试结果显示,具有数学天赋的人工大脑工作方式的确有异于常人之处。研究人员共对60名男生进行了测试其中18人被认为是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测试项目主要是观看电脑屏幕上闪过的英文字母图案并作出判断。

  结果发现,对所有学生来说,其大脑左半球能够更快的判断出局部小字母是否匹配,而右半球对于整体字母形状的判断能力更强。这与早先有关大脑左右半球分别更擅长处理局部和整体视觉图象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而那些具有数学天赋的中学生,大脑两个半球在处理局部和整体视觉信号方面似乎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完成需要两个半球同时工作的任务时,速度要比其他测试对象对象快的多。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成长发育与健康

早教,也叫早期教育,英文(earlyeducation),也就是指开发0到6岁婴幼儿潜能的教育,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等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换句话说,早教是在婴孩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所进行的事半功倍的适时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学不会什么,其实错了。孩子本是令人惊叹的神灵,具有无限潜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德尔曾感慨道:“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良机,忽视了孩子发育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在宝宝出生到6岁,他的学习能力十分惊人,是人类一生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如果无视宝宝这个阶段的需求与潜能,我们就会妨碍宝宝的发展,并且极大地浪费宝宝的潜能。早教的阶段是0到6岁,0至3岁是属于早教的黄金时期,3到6岁是属于早教的完善时期。因此,早教是为婴幼儿的身体、大脑、智力、个性、人格、精神、心灵等方面打下扎实的根基。一谈到早教,我们的父母就想到如何开发智力,提高孩子的智商,如何让孩子聪明等等;其实孩子从一出身都比我们成年人聪明,所以从智力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父母的大不可必操心,而我们恰恰忽略的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婴幼儿的性格行为习惯兴趣才是家长们所要重视的。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潜在能力是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的。教育要越早越好,儿童早教实施的越晚,儿童生下来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少。人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时期,而是在出生后的0到6岁。孩子早教必须克服传统早教误区,认为早教就是学一门或多门技能,No,真正的早期教育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另外,我额外补充一下,如果你有孩子,你看到这个是非常幸运的,针对孩子的教育,(我记得他们的官方网是haizizaojiao@com把@换成.就可以啦)--一个针对0到15岁孩子的全新概念教育,真的蛮火的,我孩子学校的孩子很多都参加了,呵呵,我看找个时间也报名。一切为了孩子的现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努力吧

Q:四岁的孩子需要早教么?

你孩子的年龄是适合早教的。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专家研究证明,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的科学而丰富之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等进行“激活”.早教适应幼儿特有优势或敏感期,适应其浓厚兴趣和强烈要求,适应婴儿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最佳时机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数事实证明:愈是早教,其发育就愈是全面而健康,尤其是大脑.早教是快乐轻松自然的,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重在品格素养和潜能开发.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种多样,借助专业机构的辅导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会专业机构,幼儿园共同完成.

Q:早教??????????

幼儿早期教育内容主要是育儿刺激和玩耍,使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即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在喂养和护理时,不断和小儿亲切交谈,逗引小儿高兴地发声.可通过和孩子说话,唱歌来促进小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l-2岁以训练语言和协调动作为主,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小儿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活动,动手的游戏,涂画,翻书,生活操作等发展小儿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早期干预幼儿早期教育是通过指导家长实施的.由符合条件的对象在新生儿出院前,取得家长的同意和合作.具体做法和正常儿早期教育类似.早期干预结果出乎意料,1岁半时窒息新生儿早期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为105分,而正常儿为100分,完全赶上正常小儿发育水平.而窒息常规育儿组(按父母的育儿方式)1岁半时智力发展指数为90分,明显低于早期干预组和正常儿.更为重要的是,未经早期干预组中,有9%小儿智力低下,早期干预组中在1岁半时没有一个智力落后于正常水平.早产儿早教组52人,常规育儿组51人,正常对照组53人.其早教方法同窒息儿.结果同样感到非常惊喜.早产儿2岁时,早教组智力发育指数104.5分,比常规育儿组89.9分高出14.6分,完全赶上并超过正常儿98.8分.早产儿常规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低约9分.同样令人高兴的是,接受早期教育的早产儿中没有1人在2岁时智力低于正常,而接受常规育儿的早产儿中有6.7%智力低下.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