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6/10 14:04:42


  父母们对子女的理解太少了,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他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孩子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尽管他们对于孩子的种种物质的要求给予尽量的满足,但父母们给予的,往往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仍然不能够使孩子快乐。有时,甚至给他们造成了很多心灵上的痛苦。那么,现代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或者说,父母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优秀孩子,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给孩子创造什么样条件呢?我们认为,在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为了使孩子能够成长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父母应该努力去满足孩子以下几种需要:

  一方面:恰当地回答孩子提出种种问题孩子的特点是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遇到什么事都新鲜,往往嘴里不停地提出一个又一个让大人有时觉得幼稚可笑,有时又觉得无从解释的问题,例如“天上刮风了,风是从哪来的?”“小鸡为什么有翅膀?”“为什么有的蝗虫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还有的是褐色的呢?”。这些问题,在大人看来,有的极其简单,简直不必回答;更多的,则是自己也说不清楚,很难回答(尽管有的父母有很丰富的知识,但是一旦到了孩子面前,他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中自己不明白的事情还很多)。这样的问题多了,父母将会产生厌烦心理,于是,对孩子的许多提问,采用一概否定的方法,甚至有时对孩子的提问行为也采取否定的态度用玩具引开孩子的注意意。这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探索积极性,压抑了孩子的求知欲。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形成缺乏探索兴趣、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性格,对孩子的创造性、探索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将产生非常消极的作用。这种做法,反映了父母对孩子心理了解得很不够,作为孩子,由于本身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发展,对于周围的许多事物的认识还不清楚,因此,不时地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正是孩子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尽管有些问题在大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但是它却是孩子以严肃的态度提出来的,是孩子心理特点的一种表现,成年人应本着耐心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回答:对于自己能回答的,一定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以细致清楚的讲解,使孩子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对于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应在坦诚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现在还说不清楚”,但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无论怎样,对孩子提问的行为,都应看作是孩子求知欲和探索欲的表现,都应该给予鼓励。而决不应该以“哪来这么多的问题”一类的回答简单粗暴地一棍子打死。

  另方面:良好的榜样“给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不仅是每个父母,而且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讲,孩子都是一个成长发育中的个体,孩子阶段就是一个由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过程,他那贯彻终生的一整套社会行为模式,就是在这一阶段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地形成和完善起来的。而这一过程,是离不开模仿的。孩子模仿的对象是成人——父母以及他所接触的每一个成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都不仅有其直接意义,还有其间接意义,那就是给孩子作出一个榜样。

  人们常说“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张白纸”。是的,这张白纸上,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图画呢?主要靠大人们的行动来回答了。常常看到,人行道上一个2、3岁的幼儿,手里拿着一块糖纸,东张西望地找果皮箱。而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个成人漫不经心地把一个烟头扔在地上。这时,孩子眼里里便会流露出迷惘的目光……。这一下,就把孩子心目中的社会规范全都打乱了:大人都扔在这儿了,我还找什么果皮箱呢?

  孩子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决定了孩子的模仿力极强的特点,在他们的眼里,成年人比他们能力强、本领大、知识多。在他们的心目中,成人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而自己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无能为力。因此,模仿成人的行动,以使自己尽快地强大起来,摆脱无能为力的状态。这是孩子的一个普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不加分析地模仿成人的行为。

  作为长辈不是一喂的去教孩子该这样还是那样。往往一个不起眼的行为和动作就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不可改变的印象。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早教??????????

幼儿早期教育内容主要是育儿刺激和玩耍,使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即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在喂养和护理时,不断和小儿亲切交谈,逗引小儿高兴地发声.可通过和孩子说话,唱歌来促进小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幼儿早期教育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l-2岁以训练语言和协调动作为主,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小儿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活动,动手的游戏,涂画,翻书,生活操作等发展小儿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早期干预幼儿早期教育是通过指导家长实施的.由符合条件的对象在新生儿出院前,取得家长的同意和合作.具体做法和正常儿早期教育类似.早期干预结果出乎意料,1岁半时窒息新生儿早期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为105分,而正常儿为100分,完全赶上正常小儿发育水平.而窒息常规育儿组(按父母的育儿方式)1岁半时智力发展指数为90分,明显低于早期干预组和正常儿.更为重要的是,未经早期干预组中,有9%小儿智力低下,早期干预组中在1岁半时没有一个智力落后于正常水平.早产儿早教组52人,常规育儿组51人,正常对照组53人.其早教方法同窒息儿.结果同样感到非常惊喜.早产儿2岁时,早教组智力发育指数104.5分,比常规育儿组89.9分高出14.6分,完全赶上并超过正常儿98.8分.早产儿常规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低约9分.同样令人高兴的是,接受早期教育的早产儿中没有1人在2岁时智力低于正常,而接受常规育儿的早产儿中有6.7%智力低下.

Q:早教,该什么时候开始?

你好,沟通要注意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祝你健康!

Q:早教,该什么时候开始?

早期教育(early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