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淋巴结受累情况,通常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以及有无全身症状等。 1.Ⅰ期:单个淋巴结区域或淋巴组织受累,如仅颈部淋巴结。 2.Ⅱ期: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淋巴结区域受累,如颈部和腋窝淋巴结。 3.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受累。 4.Ⅳ期:多个或广泛的结外器官受累,如骨髓、肝脏等。 5.全身症状:有无发热(体温超过 38℃)、盗汗、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下降 10%以上)。 准确的淋巴瘤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非常重要。患者一旦确诊,应在正规医院接受全面检查以明确分期,并积极配合治疗。
淋巴瘤的分期系统随研究的进展出现了越来越细分的趋势。最初的分期系统是为霍奇金淋巴瘤设置的,即Ann ArBor分期。后来沿用到大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上。分期方法以淋巴结侵犯区域的分布及数目,是否存在淋巴结以外器官的侵犯为基础。如 I期为肿瘤侵犯单个淋巴结区域(I)或单个结外部位(IE);II期为肿瘤侵犯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域,但均在隔肌的同侧(II),可伴有同侧的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IIE)。III期为隔肌上下淋巴结区域均有侵犯(III),可伴有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IIIE)或脾侵犯(IIIS)或两者均侵犯(IIIES);IV期为在淋巴结、脾脏和咽淋巴环之外,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受广泛侵犯,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等。另外,根据有无B症状(包括:6个月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10%;原因不明的发热(37OC以上);盗汗)将患者分为A、B两类。 其后的研究发现Ann ArBor分期系统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淋巴瘤。逐渐发展出一些能更好地预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分期系统。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RAi系统和BinEt系统,目前已广泛使用。由林桐榆教授牵头开展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型临床研究确定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新分期系统也即将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