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三急”,但一些朋友的“三急”还附带着一些难言之隐:有时候是笑一声、咳嗽一下,有时候是一有尿意就憋不住,还有的时候,自己一点感觉都没,就“漏”了出来,这该怎么办呢……
关于泌尿系的这些问题,并非“难言之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泌尿外科汤力昌主任带领团队,为我们讲讲关于泌尿系疾病那些事。
“憋不住尿”,是尿失禁吗?
临床上说的尿失禁,指的是尿液自尿道外口的不自主漏出,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从发病原因上区分,尿失禁主要分为3种: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
1、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指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的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2、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难以控制的尿急感,甚至与尿急感相伴随的漏尿。“跑不赢厕所”就是这种尿失禁。
3、充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也称“假性尿失禁”,其疾病实质是由于膀胱出口梗阻或膀胱收缩乏力等原因诱发的膀胱排空障碍,导致残余尿增多甚至尿潴留,膀胱充盈后的尿液不自主溢出。
为什么会尿失禁?
1、压力性尿失禁
病因包括高龄、肥胖、吸烟、盆底脱垂、多次生产史等,好发于女性,也常见于男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或前列腺癌根治术后。
2、急迫性尿失禁
①神经源性因素: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和精神疾患(抑郁、焦虑等)都是急迫性尿失禁的常见病因;
②肌源性因素:炎症、膀胱出口梗阻、高龄等因素导致逼尿肌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
3、充盈性尿失禁
梗阻病因多见于男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以及女性盆底脱垂的患者,而膀胱收缩乏力则多见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等。
尿失禁,能治吗?
出现尿失禁,要积极及时到医院就诊,让医生判断尿失禁的类型及程度,并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尿失禁的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十分重要。中药、艾灸和针灸等也都可以帮助改善尿失禁。
中药治疗尿失禁多从“虚则补之”“温脾补肾缩尿”入手。尿失禁《内经》称之为“遗溺”,并认为是“膀胧不约”所致。而引起“不约”的原因认为是“虚则遗溺”。巢氏《诸病源候论》提出“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
《黄帝内经》就记载着通过针灸提气的方式治疗尿失禁、减轻尿潴留。艾灸及针灸治疗可以益气固摄,温阳补肾,助阳以利膀胱,振奋膀胱之气,恢复其气化功能,从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使尿道括约肌张力升高,尿道周围组织紧张度增加,故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
如何改善尿失禁?
1、改善不良习惯
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吸烟、引起盆腔下压的体育活动等,均可以导致尿失禁的发生。因此,首先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例如减肥、减少咖啡因等兴奋性饮料的摄入、戒烟戒酒、预防便秘,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2、盆底肌训练
常用两种盆底肌训练方法,一是快速、有力的收缩盆底肌肉(2秒)并快速放松肌肉;二是收缩盆底肌并维持(5~10秒),然后彻底放松肌肉同样的时间。患者每日在3种不同体位下最少锻炼两次,每次锻炼盆底肌肉15~30分钟。建议经过一段时间后,循序渐进地增加盆底肌锻炼的次数。
3、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包括定时排尿和延迟排尿,主要针对尿急、尿频为主的急迫性尿失禁。
定时排尿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排尿,患者每2-4小时排尿1次,尽量在白天定时排尿,减少夜间排尿次数,以消除不良排尿习惯,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延迟排尿是指通过训练膀胱主动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达到增加膀胱尿意容量、减少排尿次数、抑制膀胱收缩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尿频、尿急、尿失禁,功能性膀胱容量小而实际容量正常的患者。
文章来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