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忆我国放射诊断学奠基人荣独山教授

家庭医生在线 来源: 《世界医疗器械》 2013/3/25 10:50:41 举报/反馈

  夜阑人静,面对案头一张1983年与荣老的合影(图1),记忆的闸门便打开了......兹爰笔记述其中鲜为人知的若干事,作为清香一束遥祭荣老于110岁诞辰前夕。

      图1 笔者与荣老(右一)在1983年的合影

  初识荣老于1953年,那时他正在为第一本著作——《普通X线诊断学》的出版而忙碌。由于该书的铜、锌版图由家父经营的吉士照相制版社承制。当时工厂规模很小,楼下为工场,楼上即为我家的住宅。所以荣老经常在我的那间不足9㎡的小房间内与家父研究图版的质量要求等,甚至中午就在我的床上午睡,这样大约持续有半年之久。1953年7月10日荣老兴冲冲地拿着刚从邮局寄到的样书,郑重地在扉页题上“本书内的图版大家都认为相当满意,这是由于你们的努力和负责而成功”(图2)。然后高兴地将书递给家父(此书现已转赠荣门弟子、中华医学会上海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陈克敏教授)。这段时间内,除了强烈地感受到荣老工作细致、认真外,也感到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每次进门都称呼家父为“裕才先生”。直到很久以后,厂里的工人师傅还常说:“看病可去中山医院找荣医生。”

  图2 荣老的题词

  在荣老与家父的交往中知悉,荣老不但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求学期间登台演出京剧(图3)。

  图3 协和医学院(PUMC)学生会文娱组的成员在演出京剧后留影(左起:程玉麟、聂毓禅、荣独山、钟惠澜、朱章赓)。

  据荣老回忆,在协和医学院求学,宿舍的清洁卫生均有工友打扫整理,甚至连被子也不用自己叠,但是在暑假期间一般都参加类似“勤工俭学”一样的劳动。他的一些同学去图书馆整理图书或代教授打字等,而他的工作是陪同外籍教授和医生欣赏京剧(包括讲解剧情及同声翻译唱词)、游览北京名胜及品尝北京名莱名点。20世纪50年代初期常在沈成武教授(另文介绍)家,和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相切磋。平时荣老不在大庭广众咏唱,但偶尔在茶余饭后,少数人在场时亦会哼上一段,我曾听到过他断续地哼唱“苏三起解”等;据朱大成教授回忆,他曾听到过完整的一段“坐宫”。平时荣老常约几位同道聚餐,他熟知市内价廉莱美的去处且往往与厨师熟识。荣老爱好体育,对各项球类颇感兴趣,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常打网球,并特别喜爱现看棒球。

  除了打网球、舞剑、唱京剧外,荣老中年时还曾自驾汽车作长途旅行。1948年荣老(时年47岁)偕同夫人林飞卿赴美深造归国前,购得旧汽车一辆,驾车横穿北美大陆。当驱车长途跋涉来到勃塞思达时,不顾友人的劝阻,毅然朝美国西部进发,据说当时西部地区尚有很多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多少年后荣老谈及此次旅行时也有些“后怕”,因为万一旧汽车中途抛锚怎么办?那时荣老夫妇昼行夜宿,每天行程3、4百英里,多则达700英里。途经芝加哥、丹佛、盐湖城、西雅图等地,最后抵达西海岸的旧金山。稍作休整后,荣老将伴随他在美国大陆奔驰几千英里的汽车装船托运,然后启程回国。1988年3月23日上海《大众卫生报》以“驾车横贯美国大陆的中国医学家”为题,报导这个故事时,写道:也许,在那个年代里,荣独山夫妇是唯一驾车横贯美国大陆的中国籍夫妇吧。

  荣老曾师从著名的Hodges教授与美国著名胸外科专家Allen教授一起研究并发表的《手术后肺不张和侧枝呼吸》论文,被作为美国《胸外科杂志》创刊号的首篇文章发表。此后,在荣老的专业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与科研成果。由于荣老在科学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曾被评为一级教授[注]。

  窃以为,科学上的辉煌成就和丰富的业余生活,两者同样源自对生活的激情。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97年在《科学》杂志上指出的:“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是的,由于荣老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因素的促进,使潜在的智慧得以激活,从而更能开创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法,造福人类。由此可见,科学及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与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关的。这在荣老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我深受教益。

  荣老生前对于基础的放射技术工作非常重视与支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南京参加和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的抗日救护工作,就地培养了很多放射工作者。其中姚浩然技师就是由荣老派遣,携带小型X射线机奔赴延安投入抗日战争的。

  1962年我与恩师邹仲教授合作的《X线检查技术》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奉邹教授之命,给荣老送去我们的著作。记得当时荣老粗略地翻阅一下后就谈到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并举例说:作静脉肾盂造影及口服胆囊造影时,应强调造影过程中多次摄片的曝射参数及冲洗加工应尽量保持一致,以便观察造影剂在肾脏、胆囊中的聚集及浓缩情况。当时使我深受教益的是,技术方法及操作应为诊断服务的重要意义。而后,记得荣老曾为技术工作方面的事约见过我两次。一次找我去分析几张手部照片局部影像模糊的原因,结果为增感屏局部接触不良所致,荣老当即责成技术组的同志整改;另一次是因肢体移动造成的运动性模糊现象,事后据说,荣老白掏50元钱(那时住院医师的工资为61.50元)让技术组做些沙袋等用具作为摄影时防动用。

  荣老生前对于民族工业非常支持。1952年上海精密医疗器厂开始研制20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作为向建国3周年的献礼(1953年以“建设牌”命名,批量生产),试制小组经常前往请教,得到荣老热情的指点与帮助,稍后试制成功的荧光屏、增感屏、X射线摄影用胶片等都同样得到荣老的关心与支持。

  1983年国产第一台头颅CT,DXN-I型试制成功后,荣老亲自参加为期两天的鉴定会。受主办单位的委托,由我负责照料荣老。当时荣老的校友、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外科专家黄家驷院士专程来沪参加会议。他俩经常谈起准备安排一次老校友的聚会(但可能因为都年事已高,最终未能如愿)。会议期间,我国自动控制学科的创始人、时任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的张钟俊院士也常与他们两位一起交谈(图4)。当他们三位谈笑着在前排就坐,准备拍摄集体照时,我迅速地按动照相机快门,摄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

  图4 1983年国产第一台头颅CT鉴定会。拍摄团体照时,在前排就座的三位学术带头人(左起为我国现代外科学主要奠基人、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院士;我国放射学主要奠基人荣独山教授;我国计算机技术奠基人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张钟俊院士)。

  今天面对都已作古的三位学科奠基人谈笑风生的场景,不由思绪万千,先人们闪闪发光的足印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应得到发扬光大。这一次与荣老相聚是连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记得荣老曾谈及:CT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其诊断原则仍为“先定部位,后看密度与形态”,相信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均行之有效的。

  1987年荣老虽在病重期间,但仍坚持对着录音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班学员上完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图5)。

  图5 1987年,荣独山教授已达86岁高龄,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已不能去教室讲课,但仍坚持用录音讲授《单个椎体压缩性病变的X线诊断》。

  斯人已驾黄鹤去,风范长存勉后人。愿荣老为人,治学的精神在我医学专业人士中发扬光天。

  【注】: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次工资改革成为此后长达30年之久劳动工资的基础。从此“级别”成为除农民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准。因为它建立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分配制度。其中党政机关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将干部分为30个行政级:企业工人分为8个技术等级(亦有个别工种分为7级)。其他专业人员如教师、医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均有各自相应的等级系列。当时全国仅评出一级教授56名。荣独山与陈寅恪、季羡林、梁思成、冯友兰等“顶尖”级人物被评为一级教授,而学界“泰斗”级人士如吴宓、黄昆、陈子展等仅评为二级,可见荣独山教授的学术地位。

  在此次定级中,知识界、文化界人士也有很多人愿意“收名定价”。以梅兰芳为例,他定级前的保留工资为1100元,但宁愿定为“文艺一级”,工资仅336元。其他名演员如关肃霜等自评二级,工资从800元降至280元。作家可在文艺级与行政级之间自由选择。显然文艺级比行政级工资高,但不少作家却选择后者。估计原因有二:一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强调不追求物质享受:二为后者可按级别享受看文件、听报告甚至订阅《参考消息》,及享受高干医疗待遇等。据说文艺界中著名作家赵树理是行政10级,可拿工资209元,而他同时又可评为文艺二级,可拿280元,但赵选择了行政级.当时冰心、周立波、艾青等为文艺一级。

  (本节完,待续!)

  来源:《世界医疗器械》

  相关链接:

  心怀崇敬忆传统 (曹厚德教授回顾放射学中国发展之路一)


(责编:徐惠珍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