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主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肿
地骨皮
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功效:清热凉血,退骨蒸潮热。骨蒸劳热、肺热咳嗽,血热出血症。
芦根
功效:清热除烦,止呕。烦渴,呕吐反胃;鲜用表疹,清肺热。
龙胆地丁
紫花地丁、地丁、广地丁、海地丁、小金瓜管、土地莲、一见莲、蓝花草、土地丁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痈。主肝炎;痢疾;小儿发热;咽喉肿痛;白带;血尿;阑尾炎;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浮小麦
浮麦
功效:益气,除热,止汗。自汗,盗汗,骨蒸虚热。
银柴胡
功效:清热凉血,除骨蒸。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等症。
密蒙花
功效:清肺明目,退翳。目赤肿痛,翳障。
龙胆
陵游、草龙胆、龙胆草、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①《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瘸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②《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③《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④《日华子本草》:治客忤,疳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⑤《本草图径》:古方治疸
十大功劳叶
土黄柏、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
功效:补肺气,退潮热,益肝肾。用于肺结核潮热,咯血,腰膝无力,胃火牙痛,日赤肿痛,头痛;肠炎腹泻,黄疸性肝炎。
藏青果
西藏青果、西青果
功效:清热生津;利咽解毒。主虚证白喉;扁桃体炎;菌痢;痢疾;肠炎
蜜蜂子
蜂子
功效:祛风;解毒;杀虫;通乳。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带下;产后乳少
老蛇头
功效:散热。治头痛发热。
豉汁
功效:《本草拾遗》:"大除烦热。"
冬瓜瓤
冬瓜练
功效:清热止渴;利水消肿。主热病烦渴;消渴;淋证;水肿;痈肿
滇瓦花
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间草药》),干滴落(《东北药植志》),猫头草、瓦塔(《河北药材》),天蓬草(《中药
功效:祛风清热,口腔炎,角膜云翳,高血压,风热头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湿疹,疮毒。
大狗尾草
谷莠子、狗尾巴
功效:清热消疳;祛风止痛。主小儿疳积;风疹;牙痛
淡秋石
功效: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
大金发藓
小松柏、岩上小草、眼丹药、一口血(《贵州草药》),矮松树、万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药》)。
功效:滋阴补虚。治肺病咳嗽、吐血、盗汗。对高夫克氏球菌、金色葡萄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有抗性,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瘤症有一定抑制作用。①《贵州草药》:滋阴敛汗,止咳,止血。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脾,止血,润肠。治漏症,内仿咳嗽,子宫脱垂,吐血。
开口箭
巴林麻、心不干、岩芪、大寒药、万年攀、竹根七、牛尾七、竹根参、包谷七、岩七、石风丹、搜山虎、小万年青、开喉剑、老蛇莲、青龙胆、罗汉七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狂犬咬伤
墨地
八月瓜(《四川中药志》)。
功效:健脾,理气,安胎。治痢疾腹痛,劳伤咳喘,胎气不安,月经不调,白带。①《四川中药志》:涩肠清热。治湿热痢疾,腹痛坠胀,白带。②《陕西中草药》:健脾理气,止咳平喘。洽劳伤气喘。③《西藏常用中草药》:安胎,治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