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狍茸
别名:麅子、狍
归经:肾经
药性:温
药味:甘
功效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主虚劳赢弱;腰膝酸软;筋骨疼痛;阳痿;不孕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冲,每次3g,每日9g;中浸酒;或入丸、散。
主要成分:饱的茸及角,含大量骨胶原(collagen),肽类(peptide),氨基酸(aminoacids),硫酸软风素(chondroitinsulfate),及钙、磷、铁、镁、铜等。尚有报道含有锌、铅、镉、铬,这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来源:为鹿科动物狍雄性未骨化的幼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eolusCapreolus(Linnaeus).采收和储藏:春季锯茸,洗去茸毛上的污物,用线封口,缠上麻绳,固定在架上,置沸水中煮过数次,自然风干。
性状鉴别:全长多为5-7cm,直径2-2.5cm。基部较粗,顶端渐细,先端钝。全体布满灰褐色茸毛,茸体有纵棱,质坚硬,断面有细孔。气腥,微臭,味咸。显微鉴别,组织特征,毛茸密集,基部略作膨大,表皮层颗粒细胞较大,略密;真皮层外侧乳头呈波浪状突起;内侧有圆形小血管较大;骨小梁间隙略密,多为娈曲长分枝状;骨陷窝内侧外侧均较密,比较规则环绕骨小梁间隙,似层状排列,单个呈长多角形,如砂晶状,直径大至8μm,骨小管不明。
注意事项:阳虚阳亢者禁服。
临床作用:《中国药用动物志》:应用同鹿茸,功效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