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龙胆草
归经:肝经
药性:寒
药味:苦
功效主治: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肝胆湿热郁火之日赤头晕,耳聋,耳肿,胁痛口苦,惊痫抽搐,湿热疮毒等症。
治疗疾病:咳嗽、风疹
用法用量:3~9g。
主要成分:含龙胆苦甙、龙胆甙、龙胆素、龙胆三糖。
来源:关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的干燥带根茎的根。多为野生。
性状鉴别:关龙胆: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顶端有残留茎基,根丛生,细长而直如马尾状,上粗下细或稍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2~3毫米。表面黄棕色,上部有细密横纹,下部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显筋脉花点。气弱,味极苦。
注意事项:前人经验认为龙胆草有泻无补,脾胃虚弱者易致呕吐,久用更易伤胃气,对胃有刺激作用,不要多用久用。无实火者不要用。四川以带根全草称“龙胆草”,销省内,根茎及根称“龙胆根”,省内外均销。
临床作用:1、用于泻肝胆实火。凡有口苦、胁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尿血尿涩尿痛、性情暴躁(大致包括急性肝炎,膀胱、尿道炎,急性眼结膜炎等),都可用龙胆草、常配栀子、柴胡、黄芩等,方如龙胆泻肝汤。如属胆囊炎,则可以龙胆草3g煎水,送服左金丸3g每日二至三次,更能加强清泄肝胆实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