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黄连
归经:心经
药性:寒
药味:苦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心火炽盛,烦热神昏或心烦不寐,目赤肿痛,湿热呕吐,泻痢,痈疮肿毒等症。
治疗疾病:咳嗽、风疹
用法用量:1.5~9g。
主要成分:含黄连素(小蘖硷)、黄连硷、巴马亭、黄连宁。
来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干燥地下根茎,栽培或野生。
性状鉴别:根茎横生平列,由数个地上残留茎基和根茎组成。茎痕圆眼状,直径约3~6毫米。有的带有一段残茎并附有鳞叶薄片包于四周。根茎长条疙瘩粗约1~1.5厘米,长约2~5厘米。表皮棕褐色,质坚实。断面显黄绿色。根茎两侧及下面丛生须根,形如马尾,长约10~25厘米,直径约1~1.5毫米,多碎断弯曲,表皮褐色,薄脆亦脱落,脱落处漏出黄色木质部,如黄色发丝。气微,味苦。以须根长而均匀,色金黄者为佳。
注意事项:如无黄连,可用穿心连或胡黄连代;黄连苦寒较甚,不宜久服,否则易损脾胃。
临床作用:1、用于治疗湿热下痢(细菌性痢疾)。单味即有效,但用复方较好,可减少抗药性产生。一般配木香,如香连丸(成药);兼有发热者配葛根、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