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茯苓
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归经:肾经
药性:平
药味:甘
功效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治疗疾病:腹泻、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主要成分:含茯苓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组胺酸、胆硷、麦角甾醇和钾盐等。
来源: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鉴别:市售商品分个苓(皮苓)、白苓片、白苓块、赤苓块、茯神块、白碎块、赤碎块、茯神木、茯苓皮,分别叙述如下:
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
1.1.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1.2.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1.3.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的作用。
2.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
注意事项: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临床作用:1、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取其有利尿作用。治疗一般的水肿胀满,对偏于寒或兼有脾胃虚弱的较适宜,可配泽泻、猪苓加强利尿作用。兼有阳虚表现者,再加配桂枝或肉桂以通阳(即旺盛血液循环功能。凡在利水剂中加入桂枝或肉桂,都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而加强利尿,也就是所谓“行气化水”、“气行水行”的意思),方如五苓散,适宜程度较轻的水肿。实验证明五苓散有较强的种尿作用,能使排出的尿量增加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