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对比
基本资料对比
药性
药味
归经 胃经 脾经
详细对比
主要成分 瘦果中含水杨酸(salicylicacid),4-羟基苯甲胺(4-hydroxybenzylamine),N-亚水杨基水杨胺(N-salicylidenesalicylamine)[1]。种子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芸香甙(rutin)[2]。邻-和对-β-D-葡萄糖氧基苄基胺(OandP-β-D-glucopyranosyloxybenaylamine),油酸(oleicacid),亚麻酸(linoleicacid),及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和叶绿素(chlorophyll)[3]。另外还含三种胰蛋白酶抑制剂TI1、TI2和TI4[4]. 山油柑果实中含芸香酮二聚体去甲基降真香双素(demethylacrovestone)即1,1-二[2 ,4 ,6 -三羟基-3 -(1〃-氧代乙基)-5 -(3〃-甲基丁-2〃-烯基)苯基]-3-甲基丁烷{1,1-di[2 4 ,6 -trihydroxy-3 -(1〃-oxyethanyl)-5 -(3〃-methylbut-2〃-enyl)phenyl]-3-methylbutane}。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制面食服。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1.《千金·食治》:荞麦食之难消,动大热风。2.《本草图经》: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3.《品汇精要》: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4.《医林纂要》:荞,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5.《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临床应用 1.《纲目》: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非所宜矣。孟诜云益气力者,殆未然也。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普济》治小儿天吊及历节风方中,亦用之。2.《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泻热,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若使脾胃虚弱,不堪服食,食则令人头晕。3.《随息居饮食谱》:荞麦,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与芦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发痼疾,芦菔能制之也。4.孟诜: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5.《纲目》: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6.《本草备要》:解酒积。7.《安徽药材》:治淋病。8.《中国药植图鉴》:可收敛冷汗。 1.《广西药植名录》:行气,化痰。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消化不良。
功效主治 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敛疮。主肠胃积滞;泄泻;痢疾;绞肠癌;白沙;带下;自汗;盗汗;疱疹;丹毒;痈疽;发背;瘰病;烫火伤 健脾消食。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汗
问问医生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