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寒 |
药味 | 辛 | 苦 |
归经 | 心经 | 胃经 |
主要成分 | 鳞茎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methhylallyldisulfide),二稀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disulfide)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methylallyltrisulfide),皂甙(saponin),1-蔗果三糖(1-kestose),新蔗果三糖(neolestose)。全草含3,4-二氢-3-乙烯基-1,2-二硫杂苯(3,4-dihydro-3-vinyl-1,2-dithiin),2-乙烯基4-4H-1,3-二硫杂苯(2-vinyl-4H-1,3-dithiin)。 |
含白薇醇、挥发油及强心甙。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 |
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贴;或用鲜品捣烂敷。 |
注意事项 | 血分无热、中寒便滑、阳气外越者慎服。 1.《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2.《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 |
临床应用 | 妇科应用较多。 | |
功效主治 | 散瘀;止血;解毒。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衄血;疮痈肿痛 |
清热、凉血、利尿、除烦益阴。温邪入营,阴虚发热,产后阴虚,烦热呕逆、肾炎、热淋、血淋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