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温 |
药味 | 辛 | 苦 |
归经 | 肾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含树脂、鞣质等,有效成分未详。 | 含蒽醌衍生物,主要为大黄酚和大黄泻素,又含大黄酸、大黄泻素甲醚。此外,还含有磷脂(4%左右)。另其浸出液中可能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 |
用法用量 | 3~9g。 | 内服:煎场,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 |
注意事项 | 本品来源说法尚不一致,有些书籍列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 | 何首乌有赤白二种。全国所用的均为正文所述的何首乌;白首乌仅有少数地区习用,其植物来源不一,但均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的块根,京津两市均不习用。 大便清泄及有湿痰者不宜。 |
临床应用 | 治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以及风寒湿痹,适应证基本上与淫羊藿同,但毒性之猛烈则超过之。近年来较多用于配淫羊藿治疗高血压病,方如二仙汤(本仙茅本身几乎无降压作用)。 | 1、用于治疗血虚体弱,有腰膝酸软、头昏眼花、须发早白、未老先衰,或遗精、带下等,作为滋补药用。尤其适用于虚不受补者,因首乌补而不滞,不易引发肠胃积滞或激动肝火,故凡不耐受其他温补药者,可用首乌,一般配杞子、当归、菟丝子等,方如何首乌丸。如有盗汗、自汗,配黄芪、龙骨、牡蛎、白术、黄精、炙甘草等。 |
功效主治 | 补肾阳,强筋骨,散寒湿。阳痿精冷,腰膝冷痛,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炎,遗精、小便失禁,心腹冷气等症。 |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气血亏损,遗精带下,腰膝酸痛,须发早白(制用);久疟,痈疽瘰疠,肠燥便秘(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