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平 |
药味 | 甘 | 甘 |
归经 | 心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要用至30g。补虚宜炙用;止汗、利尿、托疮生肌宜生用。 | 内服:煎汤,0.5~1两。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止渴,止虚汗:糯稻根烧灰浸水饮。(《江苏植药志》) | |
功效主治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
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①《本草再新》:补气化痰,滋阴壮胃,除风湿。治阴寒,安胎和血,疗冻疮、金疮。②《中国医学大辞典》:养胃,清肺,健脾,退虚热。③《药材资料汇编》:止盗汗。④《药材学》:补肺健脾,养胃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