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温 |
药味 | 苦 | 辛 |
归经 | 脾经 | 胃经 |
主要成分 | 全草含脱植基叶绿素素(chlorophyllide)a,粉苞苣甾醇(chondrill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烷)醇(eicosanol),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 含挥发油,其中有乌药烷、乌药烯、乌药醇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0g。 | 3~12g。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前任认为本品“不刚不燥”,且镇痛作用较强,能“通理上下诸气”。现代广泛用于由气滞、气逆引起的腹部痛证,尤以治下腹胀痛效果更佳。 | |
功效主治 | 燥湿止带;行气活血。主带下色白;产后恶露不尽 |
舒气、温中、散寒、止痛。胸胁胀痛,脘腹冷痛,反胃吐食,小便频数,上气喘急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