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温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大肠经 |
主要成分 | 1.根含阿江揽仁酸(Arjunolicacid)。2.树皮含鞣质18.56%和有机酸。3.茎皮含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诃子鞣质酸(Luteicacid)、并没食子酸、长生甙(Amritoside)。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g。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止痛;止泻。主腹痛;泻痢 |
治头风,风湿腰脊痛,疝气,久痢,经闭,跌打损伤。 ①《医林纂要》:止肾气攻心心痛。能通冲脉而济水火,交心肾。 ②《纲目拾遗》:治头风。 ③《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膀胱疝气。 ④《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行血,通经。治风湿性腰脊痛,经闭,久痢,牙痛;外用治杨梅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