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甘 | 甘 |
归经 | 心经 | 脾经 |
主要成分 | 含芦竹萜、白茅萜。 | 含葫芦巴硷、腺嘌呤、脂肪油。 |
用法用量 | 6~18g。 |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服。外用:适量,研膏涂敷 |
注意事项 | 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 久服寒中。 |
临床应用 | 传统经验认为淡竹叶善清心火(烦热、小便黄赤、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衄血),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所谓“心火”,可能属于身体对炎症感染和代谢因素改变的反应,常见于发热、失水、身体局部充血、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情况。前人经验认为夏季感受暑热而出现心火症状者,用淡竹叶清解之最适宜。常用方为导赤散。 | 作为治疗内痈和痰热咳嗽的辅助药。治内痈用法与薏苡仁同;治痰热咳嗽虽然效力不及栝萎仁,但仍有一定作用,常配前胡,川贝,杏仁,方入前贝杏瓜汤。 |
功效主治 | 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 清热利尿,消肿、排脓、消痰、止咳。肠痈、肺痈,水肿胀满,痰热咳嗽,白浊白带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