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甘 | 辛 |
归经 | 心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芦竹萜、白茅萜。 | 种子含硫甙;和脂肪油。 |
用法用量 | 6~18g。 | 5~10g。 |
注意事项 | 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 葶苈子只适用于实证水肿和喘咳。如喘咳由肾虚所致,或水肿由脾虚所致,均不适用。除上苦、甜两种葶苈子外,还有地方习用品。①黑龙江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葶苈的种子,种子较小扁平椭圆形,长约0.65毫米,宽约0.37毫米,②四川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芝麻菜的种子。种子较大,扁椭圆形,长约1.8毫米,宽约1~1.8毫米。这两种京津不销。 |
临床应用 | 传统经验认为淡竹叶善清心火(烦热、小便黄赤、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衄血),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所谓“心火”,可能属于身体对炎症感染和代谢因素改变的反应,常见于发热、失水、身体局部充血、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情况。前人经验认为夏季感受暑热而出现心火症状者,用淡竹叶清解之最适宜。常用方为导赤散。 | 主要用于泻肺,即泻肺中水气。按中医理论,如果肺中水气壅塞,就会出现喘满肿胀。从现代医学观察看,属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有大量分泌物或水液积存,影响心肺功能,出现呼吸迫促、喘息、甚至心力衰竭而造成水肿,引起上述病变的常见疾病如肺原性心脏病、胸积液等。葶苈子治疗这两种病甚为适宜。其泻肺作用即利尿消肿和祛痰平喘作用。常用方有葶苈子大枣泻肺汤,在此基础上、或加党参益气、桑白皮清肺利水、或加配麻黄、杏仁、都能加强消肿平喘的作用。 |
功效主治 | 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 泻肺气、行水,消肿。痰壅咳嗽,水肿胀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