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平 |
药味 | 甘 | 甘 |
归经 |
主要成分 | 茎、叶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arundoin),印白茅素(cylind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无羁萜(friedelin)。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①治尿血:淡竹叶、白茅根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热淋:淡竹叶四钱,灯芯草三钱,海金沙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①治风火眼睛赤痛:鲜定经草二两。a煎服。 ②治痈疽肿毒:鲜定经草酌量,合冷饭粒加食盐少许捣敷;另以全草一两,水煎代茶服。 ③治风毒流注:鲜定经草三两。水煎汤代茶服;另以鲜全草捣汁搽患处。 ④治遗精,白浊,白带:鲜定经草一两半,合猪赤肉炖服。(宜忌以下出《泉州本草》) ⑤治肺炎:鲜四方草五钱,艾心一钱,大青三钱,酢浆草一钱,天胡荽三钱。捣烂外敷胸部。(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⑥治痢疾:鲜四方草一两。水煎成半碗,和冰糖五钱调服。(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⑦治小儿腹泻:鲜四方草二至四两。水煎服,每日一剂。(《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小儿急惊风:鲜定经草五钱,冰糖少许。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
注意事项 |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 孕妇忌用。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清热;除烦;利尿。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
清热消肿,利水通淋,治风热目痛,痈疽肿毒,白带,淋病,痢疾,小儿腹泻。 ①《泉州本草》:清热毒,消肿毒,通淋利水。治痈疽肿毒,五淋,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尿血。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毒。治乳痈,腮腺炎,蛇头疮,蛇伤,气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