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对比
基本资料对比
药性
药味
归经
详细对比
主要成分 茎、叶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arundoin),印白茅素(cylind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无羁萜(friedelin)。 每100g含水分79g,蛋白质6g,脂肪0.6g,碳水化合物9g,粗纤维1.5g,灰分3.4g.又含氨基酸成分: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ginine),苏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acid),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丝氨酸(serine),脯氨酸(proline),酪氨酸(tyrosine)。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①治尿血:淡竹叶、白茅根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热淋:淡竹叶四钱,灯芯草三钱,海金沙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临床应用 1.《食疗本草》:利小便,主石淋。2.《本草拾遗》:消水肿。3.《纲目》:同酸枣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胆热虚劳不眠。
功效主治 清热;除烦;利尿。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清热利尿;安神;祛痰止咳。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尿浊;失眠;暑热困闷;痰多咳嗽;酒(查皮)鼻
问问医生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