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叶含茎香甙。 |
含龙胆苦甙、龙胆甙、龙胆素、龙胆三糖。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
3~9g。 |
注意事项 |
|
前人经验认为龙胆草有泻无补,脾胃虚弱者易致呕吐,久用更易伤胃气,对胃有刺激作用,不要多用久用。无实火者不要用。四川以带根全草称“龙胆草”,销省内,根茎及根称“龙胆根”,省内外均销。 |
临床应用 |
治疗烫伤。采用新鲜菝葜叶(落地及枯死的不用),放入锅内烘干,研成粉末,过筛,用适量麻油调匀。每日涂伤面2-3次。治疗5例,除1例因合并感染,经19天治愈出院外,其余4例均在3-7天治愈,且不需用镇痛药物。另据9例治疗结果,发现菝葜叶糊剂除有明显止痛作用外,收敛作用亦较强,并能控制感染。涂药24小时后,Ⅰ度创面红晕消退;浅Ⅱ度和深度创面在48小时后水泡内液体逐渐吸收干燥,水泡表皮发生皱纹,水泡下新上皮生长。9例中除1例因未清创,愈合时间较长外,其余均在七天内痊愈,并无瘢痕。 |
1、用于泻肝胆实火。凡有口苦、胁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尿血尿涩尿痛、性情暴躁(大致包括急性肝炎,膀胱、尿道炎,急性眼结膜炎等),都可用龙胆草、常配栀子、柴胡、黄芩等,方如龙胆泻肝汤。如属胆囊炎,则可以龙胆草3g煎水,送服左金丸3g每日二至三次,更能加强清泄肝胆实热的作用。 |
功效主治 |
祛风;利湿;解毒。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烧烫伤;蜈蚣咬伤 |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肝胆湿热郁火之日赤头晕,耳聋,耳肿,胁痛口苦,惊痫抽搐,湿热疮毒等症。 |